|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前言 | 第8-11页 |
| 第一部分 《内经》中营气的相关论述 | 第11-23页 |
| 1.1“营”之含义 | 第11页 |
| 1.2 营气的生成与运行 | 第11-14页 |
| 1.3 营气的生理及病理 | 第14-15页 |
| 1.4 营气与气、血、汗、津液的关系 | 第15-17页 |
| 1.5 营气与脏腑、经络和脉的关系 | 第17-21页 |
| 1.6 营气与情志的关系 | 第21-22页 |
| 小结 | 第22-23页 |
| 第二部分 简述古代部分医家对营气的认识 | 第23-29页 |
| 2.1 张仲景—-寒伤营,风伤卫 | 第23页 |
| 2.2 成无己—营卫色脉相参论 | 第23-24页 |
| 2.3 汪机—营卫二气可分不可离 | 第24-25页 |
| 2.4 明·绮石认为营卫与肺脾肾三脏关系最为密切 | 第25页 |
| 2.5 周学海—“卫气者,热气也;营气者,湿气也” | 第25-26页 |
| 2.6 赵献可—肺主营卫的运行 | 第26页 |
| 2.7 张璐—营气之五行之气化 | 第26页 |
| 2.8 叶天士—温病之卫气营血 | 第26-27页 |
| 2.9 黄元御—营秉肝木之气;卫秉肺金之气性 | 第27页 |
| 2.10 彭子益—中气为运化营卫之本 | 第27-28页 |
| 小结 | 第28-29页 |
| 第三部分 营气的临证应用 | 第29-36页 |
| 3.1 营气的病症 | 第29-33页 |
| 3.2 营气的临证意义 | 第33-36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36-37页 |
| 致谢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0页 |
| 附录 | 第40-45页 |
| 附录1 文献综述 | 第40-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5页 |
| 附录2 在校期间论文和科研情况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