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2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1页 |
1.2.1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6页 |
1.3.1 国外资产证券化研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资产证券化研究 | 第13-15页 |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5-16页 |
2.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 第16-19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2.1.1 权衡理论 | 第16页 |
2.1.2 控制权理论 | 第16页 |
2.1.3 融资优序理论 | 第16-17页 |
2.2 企业资产证券化相关概念 | 第17-19页 |
2.2.1 企业资产证券化定义 | 第17页 |
2.2.2 企业资产证券化交易机制 | 第17-19页 |
3.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动因及过程 | 第19-38页 |
3.1 我国资产证券化发展历程 | 第19-24页 |
3.1.1 我国资产证券化的理论建设 | 第19-20页 |
3.1.2 我国企业资产证券化的实践历程 | 第20-24页 |
3.2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可行性分析 | 第24-26页 |
3.2.1 拥有可持续运营且具有发展潜力的资产 | 第24页 |
3.2.2 拥有良好的信用评级 | 第24-25页 |
3.2.3 独特的核心竞争力 | 第25-26页 |
3.3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过程 | 第26-35页 |
3.3.1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交易结构及信用增级方式 | 第26-31页 |
3.3.2 具体操作流程 | 第31-33页 |
3.3.3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风险管控 | 第33-34页 |
3.3.4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中信苏宁模式)的评价 | 第34-35页 |
3.4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动因分析 | 第35-38页 |
3.4.1 国家对房地产投资基金(REITs)的推进 | 第35页 |
3.4.2 苏宁云商战略转型的需要 | 第35-38页 |
4.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的效果 | 第38-64页 |
4.1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的市场效果 | 第38-42页 |
4.2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的财务效果 | 第42-60页 |
4.2.1 优化资本结构 | 第43-48页 |
4.2.2 改善经营状况 | 第48-52页 |
4.2.3 降低财务风险 | 第52-55页 |
4.2.4 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 | 第55-60页 |
4.3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的非财务效果 | 第60-62页 |
4.3.1 表外融资强化控制权,缓解破产风险 | 第60页 |
4.3.2 提高融资自由度,提升企业竞争力 | 第60-61页 |
4.3.3 丰富投资品种,提升金融市场融资效率 | 第61-62页 |
4.4 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的局限性 | 第62-64页 |
4.4.1 国家法规不完善导致公募不落地 | 第62-63页 |
4.4.2 国家未出台相关税收优惠政策导致双重征税 | 第63页 |
4.4.3 信息披露不全 | 第63-64页 |
5. 优化苏宁云商资产证券化建议 | 第64-67页 |
5.1 微观方面 | 第64-65页 |
5.1.1 实施资产证券化全过程风险管理 | 第64页 |
5.1.2 加强信息披露并扩大披露范围 | 第64-65页 |
5.1.3 规划融资资金用途,规避财务风险 | 第65页 |
5.2 宏观方面 | 第65-67页 |
5.2.1 为RIETS专项立法,加快公募进程 | 第65-66页 |
5.2.2 完善税收优惠制度 | 第66-67页 |
6. 研究结论与启示 | 第67-70页 |
6.1 结论 | 第67-68页 |
6.2 启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