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山水画的关系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相关研究 | 第10-11页 |
1.3 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思路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的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的内容 | 第11-12页 |
1.3.3 研究的思路 | 第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技术路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 第14-29页 |
2.1 中国古典园林 | 第14-20页 |
2.1.1 园林 | 第14页 |
2.1.2 中国古典园林的定义 | 第14页 |
2.1.3 园林的起源与发展 | 第14-16页 |
2.1.4 中国古典园林的分类 | 第16-18页 |
2.1.5 中国古典园林的风格特征 | 第18-20页 |
2.2 中国山水画 | 第20-23页 |
2.2.1 中国山水画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2 山水画的起源与发展 | 第21-22页 |
2.2.3 中国山水画的主要特征 | 第22-23页 |
2.3 中国古典园林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 第23-29页 |
2.3.1 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相似点 | 第23-27页 |
2.3.2 古典园林和山水画的不同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传统山水画对古典园林的影响 | 第29-42页 |
3.1 传统山水画与古典园林 | 第29-30页 |
3.2 古代山水画家与古典园林 | 第30-32页 |
3.3 文人、画家参与造园 | 第32-34页 |
3.4 画家与专业造园匠师 | 第34-36页 |
3.5 中国画论对造园的影响 | 第36-37页 |
3.5.1 中国画立意构思对造园的启发 | 第36-37页 |
3.5.2 虚实相生手法在造园中的运用 | 第37页 |
3.5.3 园林掇山叠石对中国画的借鉴 | 第37页 |
3.5.4 植物配置对造园的影响 | 第37页 |
3.6 文人山水画对造园的影响 | 第37-39页 |
3.7 古典园林对山水画的影响 | 第39-42页 |
第四章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意境的营造 | 第42-47页 |
4.1 意境的含义 | 第42页 |
4.2 古典园林意境的概念 | 第42-43页 |
4.3 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标准---意境美 | 第43-44页 |
4.3.1 古典园林崇尚自然 | 第43页 |
4.3.2 古典园林巧妙置景 | 第43页 |
4.3.3 古典园林追求含蓄的艺术风格 | 第43页 |
4.3.4 建筑美对意境的营造 | 第43-44页 |
4.4 山水画中的意境 | 第44-45页 |
4.4.2 以实为虚、无我之境 | 第44-45页 |
4.4.3 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的过渡 | 第45页 |
4.4.4 有我之境 | 第45页 |
4.5 古典园林意境和中国山水画的关系 | 第45-46页 |
4.5.1 绘画参与园林物象景观的形成。 | 第45-46页 |
4.5.2 绘画拓宽了园林意境的内涵和外延。 | 第46页 |
4.6 古典园林意境的营造 | 第46-47页 |
结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