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缩写名词表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1-25页 |
1.1 研究问题的由来 | 第11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1-24页 |
1.2.1 水稻遗传改良的现状概述 | 第11-12页 |
1.2.2 基因组编辑技术的种类 | 第12-15页 |
1.2.2.1 锌指核酸酶ZFN | 第13-14页 |
1.2.2.2 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 | 第14-15页 |
1.2.2.3 gRNA介导的CRISPR-Cas9 | 第15页 |
1.2.3 CRISPR-Cas9技术的研究进展 | 第15-20页 |
1.2.3.1 CRISPR-Cas9系统的构成 | 第16页 |
1.2.3.2 CRISPR-Cas9系统的作用机理 | 第16-18页 |
1.2.3.3 CRISPR-Cas9系统避免切割自身DNA的机制 | 第18-19页 |
1.2.3.4 CRISPR-Cas9系统在植物基因编辑中的应用 | 第19-20页 |
1.2.4 水稻稻瘟病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4.1 稻瘟病菌生理小种的鉴别与命名 | 第20页 |
1.2.4.2 稻瘟病抗性基因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2.4.3 稻瘟病抗性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22页 |
1.2.5 香味基因OsBadh2的研究进展 | 第22-24页 |
1.2.5.1 香味基因的克隆 | 第22-23页 |
1.2.5.2 香味基因在育种上的应用 | 第23-24页 |
1.3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4-25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5-31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植物材料 | 第25页 |
2.1.2 质粒载体和菌株 | 第25-26页 |
2.1.3 供试的稻瘟病菌株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1页 |
2.2.1 比较测序 | 第26页 |
2.2.2 靶位点的选择 | 第26页 |
2.2.3 CRISPR-Cas9单靶位点载体构建 | 第26-27页 |
2.2.4 CRISPR-Cas9双靶位点载体构建 | 第27页 |
2.2.5 转基因植株DNA的抽提及阳性检测 | 第27页 |
2.2.6 基因型鉴定 (PCR-RE) | 第27-28页 |
2.2.7 编辑株系的拷贝数检测 | 第28页 |
2.2.8 抽提RNA、RT-PCR和qRT-PCR检测基因表达量 | 第28-29页 |
2.2.9 稻瘟病抗性人工接种鉴定 | 第29-30页 |
2.2.10 编辑位点纯合材料的农艺性状考察 | 第30-31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1-45页 |
3.1 品种空育131的Pi21和OsBadh2位点测序分析 | 第31页 |
3.2 Pi21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构建及遗传转化 | 第31-32页 |
3.3 Pi21基因的编辑位点检测 | 第32-34页 |
3.4 获得无Cas9转基因位点的纯合编辑株系 | 第34-36页 |
3.5 Pi21基因的表达谱分析及编辑位点纯合材料的表达量检测 | 第36-38页 |
3.6 Pi21编辑位点纯合材料的稻瘟病抗性鉴定 | 第38-39页 |
3.7 Pi21抗病材料的共分离检测 | 第39-40页 |
3.8 Pi21编辑位点纯合材料的表型考察和农艺性状的考察 | 第40-42页 |
3.9 品质基因LOC_Os04g32890的比较测序 | 第42页 |
3.10 EMS诱变Pi21材料的稻瘟病抗性鉴定 | 第42-43页 |
3.11 OsBadh2基因的CRISPR-Cas9载体构建及编辑位点检测 | 第43-45页 |
4 讨论 | 第45-49页 |
4.1 利用CRISPR-Cas9技术创造突变体的优势 | 第45-46页 |
4.2 突变概率在不同基因和不同靶位点之间的差异 | 第46-47页 |
4.3 培育抗稻瘟病水稻品种新途径的探讨 | 第47-48页 |
4.4 Pi21稻瘟病抗性基因的评价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8页 |
附录 | 第58-69页 |
附录 1 | 第58-65页 |
附录 2 | 第65-68页 |
附录 3 个人简介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