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合金学与各种性质合金论文--其他特种性质合金论文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增韧机理的数值模拟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绪论第11-18页
    1.1 块体金属玻璃概述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1.3.1 本构研究第13-15页
        1.3.2 实验研究第15-16页
        1.3.3 数值模拟研究第16-17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第17-18页
第2章 金属玻璃本构关系的有限元实现第18-32页
    2.1 金属玻璃的变形机制第18-20页
        2.1.1 剪切带的形成机理第18-19页
        2.1.2 剪切带的演化过程第19-20页
    2.2 基于自由体积理论的金属玻璃本构模型第20-27页
        2.2.1 自由体积理论第21页
        2.2.2 本构关系第21-23页
        2.2.3 一致性切线模量的推导第23-27页
    2.3 本构模型的验证第27-30页
        2.3.1 有限元模型第27-28页
        2.3.2 边界条件第28-29页
        2.3.3 材料参数第29页
        2.3.4 模拟结果第29-30页
    2.4 本章小结第30-32页
第3章 金属玻璃基复合材料剪切带演化数值模拟第32-51页
    3.1 Ta颗粒本构模型第32-33页
    3.2 晶相颗粒参数的影响第33-43页
        3.2.1 颗粒体积分数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34-36页
        3.2.2 颗粒之间间距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36-38页
        3.2.3 颗粒形状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38-39页
        3.2.4 颗粒大小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39-40页
        3.2.5 颗粒分布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40-41页
        3.2.6 颗粒材料参数对金属玻璃增韧效果的影响第41-43页
    3.3 非完美界面对金属玻璃韧性的影响第43-50页
        3.3.1 内聚力模型第43-44页
        3.3.2 有限元模型第44-45页
        3.3.3 模拟结果第45-48页
        3.3.4 不同界面模量的影响第48-50页
    3.4 本章小结第50-51页
第4章 裂纹对金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1-61页
    4.1 有限元模型第51-52页
    4.2 边裂纹对金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2-53页
    4.3 不同裂纹形式对金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3-56页
    4.4 颗粒参数的影响第56-60页
        4.4.1 颗粒体积分数对金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6-58页
        4.4.2 颗粒形状对会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8-59页
        4.4.3 颗粒屈服应力对金属玻璃剪切带的影响第59-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结论第61-63页
致谢第63-64页
参考文献第64-7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磁性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催化吸附性质研究
下一篇:多孔羟基磷灰石支架表面微纳米结构的构建及其表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