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的构建及性能调控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3页
    1.1 前言第8页
    1.2 自旋交叉的介绍第8-11页
        1.2.1 自旋交叉机理第8-9页
        1.2.2 自旋交叉类型第9-11页
    1.3 自旋交叉的研究进展:结构与SCO性能的关系第11-16页
        1.3.1 分子形状第11-12页
        1.3.2 晶体堆积第12-13页
        1.3.3 溶剂与阴离子第13-15页
        1.3.4 取代基效应第15-16页
    1.4 自旋交叉性能的调控第16-18页
        1.4.1 第一配位环境第16-17页
        1.4.2 第二配位环境第17-18页
    1.5 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第18-22页
        1.5.1 有机分子合金第18-19页
        1.5.2 无机分子合金第19-21页
        1.5.3 手性自旋交叉配合物第21-22页
    1.6 课题内容与意义第22-23页
第二章 同手性与消旋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第23-42页
    2.1 引言第23-24页
    2.2 实验部分第24-29页
        2.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4-25页
        2.2.2 烷基链咪唑醛的合成第25-26页
        2.2.3 纯手性单体配合物的合成第26-27页
        2.2.4 同手性与消旋分子合金的合成第27-29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29-41页
        2.3.1 红外、紫外、CD光谱表征和热分析第29-31页
        2.3.2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和堆积方式第31-37页
        2.3.3 纯手性配合物和分子合金的SCO性能第37-39页
        2.3.4 自旋交叉性能和结构的关系第39-41页
    2.4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三章 近对映体同手性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第42-59页
    3.1 引言第42-43页
    3.2 实验部分第43-48页
        3.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43-44页
        3.2.2 N-烷基咪唑醛和短链自旋交叉配合物第44-46页
        3.2.3 不同对位取代基的SCO分子合金配合物第46-48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48-57页
        3.3.1 红外、紫外、CD光谱表征及分析第48-50页
        3.3.2 配合物 4SH、4SO和 4SSS的自旋交叉性能第50-51页
        3.3.3 晶体结构与分子堆积第51-55页
        3.3.4 烷基链长与取代基效应和自旋交叉的关系第55-57页
    3.4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同构型多金属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第59-74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实验部分第60-67页
        4.2.1 试剂与仪器第60-61页
        4.2.2 手性Co(Ⅱ)和Ni(Ⅱ)自旋交叉配合物第61-62页
        4.2.3 多金属自旋交叉分子合金的设计合成第62-67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67-73页
        4.3.1 光谱表征与热分析第67-69页
        4.3.2 Co(Ⅱ)配合物的磁性第69-70页
        4.3.3 Co(Ⅱ)配合物和Ni(Ⅱ)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70-72页
        4.3.4 核壳分子合金形成机理:金属中心转换第72-73页
    4.4 本章小结第73-74页
第五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第74-76页
    5.1 主要结论第74-75页
    5.2 展望第75-76页
致谢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6页
附录A: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6-87页
附录B:晶体数据第87-97页

论文共9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磷化物的制备和表征及其在光催化产氢中的性能研究
下一篇:介孔二氧化钛复合光催化材料的制备与可见光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