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制度在城中村改造中的运用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言 | 第9-16页 |
0.1 问题的提出 | 第9页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0.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0.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0.3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0.4 研究方法和路径 | 第14-15页 |
0.5 研究内容及其创新点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城中村信托改造概述 | 第16-24页 |
1.1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概念 | 第16页 |
1.2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特征 | 第16-18页 |
1.3 城中村改造中信托的功能 | 第18-21页 |
1.3.1 复杂权利简单化的功能 | 第18-19页 |
1.3.2 财产管理功能 | 第19-20页 |
1.3.3 资金融通功能 | 第20-21页 |
1.3.4 能力转换功能 | 第21页 |
1.3.5 数量转换功能 | 第21页 |
1.4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可行性及其意义 | 第21-24页 |
第二章 既有的城中村改造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4-30页 |
2.1 城中村改造的既有模式 | 第24-27页 |
2.1.1 地方政府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24-25页 |
2.1.2 开发商主导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25-26页 |
2.1.3 村集体自行改造的城中村改造模式 | 第26-27页 |
2.2 城中村改造既有模式下存在的问题 | 第27-30页 |
2.2.1 利益冲突 | 第27-28页 |
2.2.2 参与主体的地位不平等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法律关系 | 第30-38页 |
3.1 信托“三主体” | 第30-32页 |
3.1.1 委托人 | 第30页 |
3.1.2 受托人 | 第30-32页 |
3.1.3 受益人 | 第32页 |
3.2 信托的客体 | 第32-33页 |
3.3 信托当事人的权利义务 | 第33-35页 |
3.3.1 委托人的权利义务 | 第33-34页 |
3.3.2 受托人的权利义务 | 第34-35页 |
3.3.3 受益人的权利义务 | 第35页 |
3.4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注意事项 | 第35-38页 |
3.4.1 确立信托法律关系的时间 | 第35-36页 |
3.4.2 城中村信托改造中的内容 | 第36-38页 |
第四章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具体流程 | 第38-46页 |
4.1 城中村改造的一般流程 | 第38-39页 |
4.2 既有城中村改造模式的流程 | 第39-41页 |
4.3 城中村信托改造的流程 | 第41-45页 |
4.3.1 准备阶段 | 第41页 |
4.3.2 运行阶段 | 第41-44页 |
4.3.3 利益分配阶段 | 第44-45页 |
4.4 与既有模式流程的差异 | 第45-46页 |
4.4.1 与政府主导模式流程的差异 | 第45页 |
4.4.2 与开发商主导模式流程的差异 | 第45页 |
4.4.3 与村集体自行改造模式流程的差异 | 第45-46页 |
第五章 关于城中村信托改造的信托制度完善之建议 | 第46-52页 |
5.1 完善土地变性的制度建议 | 第46-47页 |
5.2 完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制度建议 | 第47-48页 |
5.3 完善信托税制适用的制度建议 | 第48-50页 |
5.4 完善城中村改造中信托财产的登记制度建议 | 第50-52页 |
结语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