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保险论文--中国保险业论文--各种类型保险论文

信息不对称下的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插图索引第10-11页
附表索引第11-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2-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2-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4-17页
        1.2.1 国外文献综述第14-15页
        1.2.2 国内文献综述第15-17页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7-20页
        1.3.1 研究内容第17-19页
        1.3.2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2章 信息不对称下的失业保险欺诈行为概述第20-31页
    2.1 信息不对称理论概述第20-22页
        2.1.1 逆向选择第20-21页
        2.1.2 道德风险第21-22页
    2.2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的基本内容第22-27页
        2.2.1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的界定和类别第22-24页
        2.2.2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的具体表现第24-26页
        2.2.3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的影响第26-27页
    2.3 失业保险中的信息不对称第27-31页
        2.3.1 失业保险中信息不对称的表现第27-29页
        2.3.2 失业保险主体的逆向选择第29页
        2.3.3 失业保险主体的道德风险第29-31页
第3章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分析第31-49页
    3.1 逆向选择与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第31-40页
        3.1.1 逆向选择引发的参保人欺诈行为分析第32-34页
        3.1.2 逆向选择的信息甄别模型分析第34-40页
    3.2 道德风险与失业保险欺诈行为第40-49页
        3.2.1 道德风险引发的参保人欺诈行为分析第41-42页
        3.2.2 道德风险引发的失业保险人欺诈行为分析第42-43页
        3.2.3 道德风险的博弈模型分析第43-49页
第4章 失业保险欺诈行为案例分析第49-57页
    4.1 逆向选择引发的失业保险欺诈行为案例分析第49-51页
        4.1.1 参保人逃避缴纳失业保险费的案例分析第49-51页
    4.2 道德风险引发的失业保险欺诈行为案例分析第51-57页
        4.2.1 参保人隐性就业的案例分析第51-52页
        4.2.2 参保人自愿失业和延缓就业的案例分析第52-53页
        4.2.3 失业保险人虚名冒领失业保险金的案例分析第53-54页
        4.2.4 失业保险人违规操作失业保险基金的案例分析第54-57页
第5章 失业保险反欺诈措施建议第57-64页
    5.1 加强失业保险信息系统建设第57-59页
        5.1.1 健全失业保险信息共享系统第57-58页
        5.1.2 强化失业保险信息披露机制第58页
        5.1.3 完善失业保险信用体系第58-59页
    5.2 完善失业保险制度设计第59-61页
        5.2.1 扩大失业保险覆盖面第59页
        5.2.2 实现缴费费率和待遇差异化第59-61页
        5.2.3 优化失业待遇发放模式第61页
    5.3 提高监督机构的管制效率第61-64页
        5.3.1 健全失业保险法律体系第62页
        5.3.2 加强稽核工作队伍建设第62-63页
        5.3.3 加大监督和惩罚力度第63-64页
结论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强Mg-Gd-Y-Zn-Zr合金的时效行为研究
下一篇:湖南省商业健康保险需求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