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

论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之不足与完善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引言第8-10页
第一章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与内涵理解第10-21页
    第一节 个人信息的法律属性第10-13页
        一、个人信息人格属性第10-11页
        二、个人信息财产属性第11-12页
        三、个人信息隐私属性第12页
        四、个人信息“超个人法益”属性第12-13页
    第二节 如何界定个人信息概念第13-16页
        一、国内理论界对于“个人信息”内涵的理解第13-14页
        二、个人信息的界定标准第14-16页
    第三节 个人信息受到侵害的现状第16-21页
        一、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存在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案件第18-19页
        二、互联网领域中个人信息受侵害现象特别明显第19页
        三、个人信息受侵甚至可能造成极其严重后果第19-21页
第二章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规定与域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状况第21-26页
    第一节 刑法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规定发展变迁历程第21-22页
    第二节 国外个人信息的相关立法保护介绍第22-26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22-24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关于个人信息保护规定第24-26页
第三章 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存在的不足第26-32页
    第一节 未形成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第26-28页
        一、缺乏前置性法律规定第26-27页
        二、尚未建立统一、完备的刑事处罚与行政处罚衔接体系第27-28页
    第二节 侵犯个人信息犯罪构成要件存在的不足第28-31页
        一、犯罪对象中“公民”规定不够明确第28页
        二、行为涵盖方式不够全面第28-29页
        三、犯罪主观方面设置不合理第29-30页
        四、“非法”判断标准各一第30-31页
    第三节 剖析侵犯个人信息犯罪起诉模式中不合理的地方第31-32页
第四章 完善我国个人信息刑法保护法律体系第32-37页
    第一节 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个人信息刑法保护体系第32-33页
        一、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作为前置性法律第32页
        二、界定行政法中相关法律概念术语第32-33页
    第二节 从立法现状出发完善侵犯个人信息罪第33-36页
        一、明确本罪犯罪对象第33-34页
        二、延伸概括犯罪行为方式第34页
        三、增加过失泄露个人信息罪第34-36页
    第三节 完善个人信息类犯罪的起诉模式第36-37页
结语第37-38页
参考文献第38-41页
致谢第41-42页

论文共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混装炸药生产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高级中学财务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