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工区概况 | 第9-11页 |
第二章 地层与构造特征 | 第11-17页 |
2.1 地层描述 | 第11-12页 |
2.2 构造精细解释 | 第12-14页 |
2.2.1 层位标定与速度分析 | 第12-13页 |
2.2.2 地震资料的解释方法 | 第13页 |
2.2.3 成图方法 | 第13-14页 |
2.3 断裂特征 | 第14-15页 |
2.4 构造演化特征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储层特征 | 第17-46页 |
3.1 基本沉积条件 | 第17-18页 |
3.2 沉积特征 | 第18-24页 |
3.2.1 沙四上亚段 | 第18-20页 |
3.2.2 沙三段 | 第20-24页 |
3.3 沉积相的垂相变化和平面展布 | 第24-33页 |
3.3.1 沉积相的垂向演化特征 | 第24-29页 |
3.3.2 沉积相的平面展布特征 | 第29-33页 |
3.4 沉积体系特征 | 第33-46页 |
3.4.1 陡坡型冲积扇-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滑塌浊积扇沉积体系 | 第33-43页 |
3.4.2 缓坡型扇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43-44页 |
3.4.3 轴向重力流水道沉积体系 | 第44-46页 |
第四章 油气富集控制因素及油气成藏模式 | 第46-50页 |
4.1 油气富集规律及主控因素 | 第46-48页 |
4.1.1 油气藏类型 | 第46-47页 |
4.1.2 油气成藏主控因素 | 第47-48页 |
4.2 油气成藏模式 | 第48-50页 |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