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注释表 | 第12-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2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密集异构蜂窝网络的组网结构 | 第14-15页 |
1.3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5-19页 |
1.3.1 负载均衡 | 第15-16页 |
1.3.2 网络能源消耗 | 第16-17页 |
1.3.3 资源分配 | 第17-19页 |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1.5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20-22页 |
第2章 密集异构蜂窝网络的关键技术 | 第22-30页 |
2.1 引言 | 第22页 |
2.2 小区选择技术 | 第22-24页 |
2.2.1 针对发射功率差异的设计方案 | 第23页 |
2.2.2 针对上下行系统不对称性的设计方案 | 第23页 |
2.2.3 针对干扰场景特性的设计方案 | 第23-24页 |
2.2.4 基于能效优化的设计方案 | 第24页 |
2.3 小基站开关技术 | 第24-26页 |
2.3.1 长周期基站开/关策略 | 第25页 |
2.3.2 半静态基站开/关策略 | 第25-26页 |
2.3.3 动态基站开/关策略 | 第26页 |
2.4 资源分配技术 | 第26-29页 |
2.4.1 多维度的无线资源分配优化 | 第26-27页 |
2.4.2 跨层无线资源分配优化 | 第27-28页 |
2.4.3 协作式的资源管理方案 | 第28-2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3章 基于能效的小区选择与基站开/关联合优化算法 | 第30-47页 |
3.1 引言 | 第30页 |
3.2 系统模型 | 第30-33页 |
3.2.1 网络模型 | 第30-31页 |
3.2.2 用户速率 | 第31-32页 |
3.2.3 基站的功率消耗模型 | 第32页 |
3.2.4 基站负载建模 | 第32-33页 |
3.3 优化问题建模 | 第33-35页 |
3.3.1 目标函数建模 | 第33-34页 |
3.3.2 优化模型 | 第34-35页 |
3.4 算法描述 | 第35-39页 |
3.4.1 最优小区选择流量均衡方案 | 第35-38页 |
3.4.2 FBSs的开/关策略控制 | 第38-39页 |
3.5 仿真分析 | 第39-46页 |
3.5.1 基站负载均衡分析 | 第40-42页 |
3.5.2 网络中断概率 | 第42-43页 |
3.5.3 性能增益 | 第43-44页 |
3.5.4 能效增益 | 第44-45页 |
3.5.5 能量效率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4章 基于能效的多级基站睡眠策略与资源分配优化算法 | 第47-65页 |
4.1 引言 | 第47-48页 |
4.2 系统模型 | 第48页 |
4.3 FBSs睡眠模型 | 第48-51页 |
4.3.1 FBSs四种状态 | 第49-50页 |
4.3.2 多级睡眠模式下用户可达速率 | 第50页 |
4.3.3 覆盖概率 | 第50-51页 |
4.3.4 平均时延限制 | 第51页 |
4.3.5 睡眠模式下的功率消耗 | 第51页 |
4.4 FBSs睡眠策略优化问题建模 | 第51-52页 |
4.5 FBSs睡眠策略优化求解过程 | 第52-54页 |
4.6 资源分配算法 | 第54-55页 |
4.6.1 信道模型 | 第54-55页 |
4.6.2 资源分配优化建模 | 第55页 |
4.7 资源分配优化问题求解过程 | 第55-59页 |
4.7.1 最优子信道分配 | 第56页 |
4.7.2 最优功率分配 | 第56-59页 |
4.8 仿真性能分析 | 第59-63页 |
4.8.1 能效增益 | 第60-61页 |
4.8.2 能效收敛 | 第61-62页 |
4.8.3 能效与电路功率的关系 | 第62-63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63-65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65-66页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附录:攻读硕士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及科研成果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