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17页 |
一、性别与记忆—一明与暗两条线索 | 第17-43页 |
(一) 集体记忆中的性别差异性 | 第18-38页 |
1. 村落乡土记忆 | 第19-22页 |
2. 传统生计模式——盐井生产和盐井文化的记忆 | 第22-27页 |
3. 仪式叙事及传统信仰的记忆差异 | 第27-38页 |
(二) 社会集体记忆中的强势与弱势 | 第38-40页 |
1. 男性——一种主流与强势的记忆 | 第38-39页 |
2. 女性——一种隐藏与弱势的记忆 | 第39-40页 |
(三) 社会集体记忆传承方式的性别差异 | 第40-43页 |
1. 女性:口传与沟通 | 第40-42页 |
2. 男性:书写与文化 | 第42-43页 |
二、女性集体记忆的变径 | 第43-59页 |
(一) 记忆内容的变迁 | 第43-55页 |
1. 关于村落历史的集体记忆渐变 | 第43-46页 |
2. 关于盐井文化的集体记忆渐变 | 第46-48页 |
3. 对仪式叙事集体记忆的渐变——以祭孔仪式为例 | 第48-52页 |
4. 对传统信仰记忆的渐变 | 第52-55页 |
(二) 传承方式的变径 | 第55-58页 |
1. 从单纯的口传方式到口传+文字传承方式 | 第55-57页 |
2. 从沟通传承到文化传承 | 第57-58页 |
(三) 变迁的结果————逐渐与主流记忆合二为一 | 第58-59页 |
三、女性集体记忆演变的主要原因分析 | 第59-68页 |
(一) 性别关系因素 | 第60-65页 |
1. 婚姻家庭制度变迁的影响 | 第60-62页 |
2. 劳动性别分工变迁的影响 | 第62-65页 |
(二) 教育因素 | 第65-68页 |
四、旅游开发对诺邓女性记忆变迁的影响分析 | 第68-81页 |
(一) 诺邓旅游事业发展过程 | 第68-72页 |
(二) 旅游场域中女性角色扮演 | 第72-75页 |
(三) 旅游开发导致的女性集体记忆变迁的需求 | 第75-81页 |
1. 实践层面的需求 | 第75-77页 |
2. 自我心理状态的需求 | 第77-81页 |
结语 | 第81-83页 |
附件1:根据访谈资料整理而成的黄三姑婆的个人生活史 | 第83-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2页 |
致谢 | 第92-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