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20页 |
1.2.1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银行效率评价研究现状 | 第18-20页 |
1.3 研究思路与内容 | 第20-21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与具体路线 | 第21-24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数据包络分析方法的理论综述 | 第24-33页 |
2.1 传统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1.1 CCR模型 | 第24-25页 |
2.1.2 SBM-DEA模型 | 第25-26页 |
2.2 网络SBM-DEA模型 | 第26-27页 |
2.3 动态SBM-DEA模型 | 第27-28页 |
2.4 动态网络SBM-DEA模型 | 第28-30页 |
2.5 态度参数 | 第30-31页 |
2.6 指数衰减模型 | 第31页 |
2.7 群决策思想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基于群决策的加权动态网络SBM-DEA模型 | 第33-40页 |
3.1 投入产出的主观预测 | 第33-36页 |
3.2 基于指数衰减确定子时期的权重 | 第36-37页 |
3.3 基于群决策的加权动态网络SBM-DEA模型 | 第37-38页 |
3.4 模型的求解过程 | 第38-40页 |
第四章 银行效率评价 | 第40-52页 |
4.1 银行的动态网络结构 | 第40页 |
4.2 投入产出指标 | 第40-46页 |
4.2.1 指标解释 | 第40-41页 |
4.2.2 过渡期的投入产出数据预测 | 第41-46页 |
4.3 实证研究 | 第46-52页 |
4.3.1 结果分析 | 第46-49页 |
4.3.2 态度参数和衰减系数的影响分析 | 第49-52页 |
第五章 结论及展望 | 第52-54页 |
5.1 结论 | 第52页 |
5.2 展望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