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交流电机论文--同步电机论文

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PMSM无位置传感器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注释表第12-13页
缩略词第13-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4-15页
    1.2 永磁同步电机及其控制系统的发展第15-16页
        1.2.1 永磁同步电机发展第15-16页
        1.2.2 永磁同步电机控制策略的发展与研究现状第16页
    1.3 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技术第16-18页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第18-20页
第二章 PMSM数学模型及矢量控制方案第20-27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永磁同步电机数学模型第20-23页
        2.2.1 PMSM在abc三相静止坐标系的数学模型第21-22页
        2.2.2 PMSM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2页
        2.2.3 PMSM在两相旋转坐标系下的数学模型第22-23页
    2.3 永磁同步电机矢量控制策略第23-25页
    2.4 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5-26页
    2.5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基于脉振高频电压注入的转子位置检测第27-50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传统脉振高频信号注入法原理第27-32页
        3.2.1 定子电感非线性饱和特性第27-28页
        3.2.2 脉振高频电压注入法第28-31页
        3.2.3 转子初始位置检测第31-32页
    3.3 改进的转子位置信息提取方法第32-42页
        3.3.1 自适应陷波滤波器(ANF)第33-36页
        3.3.2 线性正弦跟踪算法(LST)第36-38页
        3.3.3 增强锁相环算法(EPLL)第38-42页
    3.4 角度观测器参数整定第42-45页
        3.4.1 粒子群优化算法原理第42-43页
        3.4.2 粒子群优化算法中性能评价函数及参数选取第43-45页
    3.5 系统建模与仿真第45-48页
    3.6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关于SPMSM直轴正方向判断的研究第50-61页
    4.1 引言第50页
    4.2 高频信号二次谐波分析第50-52页
    4.3 对直轴正方向的校正研究第52-54页
        4.3.1 估计交轴电流二次谐波直接收敛法第52页
        4.3.2 实时修改误差信号法第52-54页
        4.3.3 直接修改估计角度法第54页
    4.4 系统建模与仿真第54-60页
        4.4.1 二次谐波幅值验证第55-56页
        4.4.2 实时修改误差信号法仿真验证第56-58页
        4.4.3 直接修改估计角度法仿真验证第58-60页
    4.5 本章小结第60-61页
第五章 PMSM无位置传感器数字控制系统的设计第61-75页
    5.1 引言第61页
    5.2 系统硬件结构设计第61-66页
        5.2.1 DSP核心控制电路设计第61-63页
        5.2.2 功率电路设计第63-64页
        5.2.3 采样调理电路设计第64-65页
        5.2.4 故障检测与保护电路设计第65-66页
        5.2.5 实验硬件平台搭建第66页
    5.3 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第66-68页
        5.3.1 主程序设计第67页
        5.3.2 PWM中断服务子程序第67-68页
    5.4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8-74页
        5.4.1 EPLL算法实验第68-69页
        5.4.2 初始位置检测实验第69-71页
        5.4.3 低速运行实验第71-74页
    5.5 本章小结第74-75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75-77页
    6.1 全文工作总结第75-76页
    6.2 后续工作展望第76-77页
参考文献第77-82页
致谢第82-83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第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三相VIENNA整流器高频化研究
下一篇:并网逆变器的电流控制相关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