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信贷论文

激励相容视角下的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定价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绪论第7-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7-9页
        1.1.1 研究背景第7-8页
        1.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4页
        1.2.1 团体贷款的运行机制研究第9-10页
        1.2.2 团体贷款的连带责任研究第10-12页
        1.2.3 团体贷款的定价研究第12-13页
        1.2.4 现有研究不足第13-14页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框架第14-16页
        1.3.1 研究内容第14页
        1.3.2 研究框架第14-16页
2 理论基础第16-26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6-20页
        2.1.1 中小企业第16-17页
        2.1.2 团体贷款第17-19页
        2.1.3 连带责任第19-20页
        2.1.4 激励相容第20页
    2.2 团体贷款的运作流程第20-23页
        2.2.1 联保贷款的运作流程第21-22页
        2.2.2 互助担保贷款的运作流程第22-23页
    2.3 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定价理论第23-26页
        2.3.1 成本加成定价模型第23页
        2.3.2 基准利率定价模型第23-24页
        2.3.3 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型第24页
        2.3.4 最优化理论定价模型第24-26页
3 团体贷款的最优连带责任研究第26-35页
    3.1 博弈情形设定第26-27页
    3.2 借款企业间的还款博弈分析第27-30页
        3.2.1 第三阶段博弈行为分析第28-29页
        3.2.2 第二阶段博弈行为分析第29-30页
        3.2.3 第一阶段博弈行为分析第30页
    3.3 最优连带责任的确定第30-32页
    3.4 数值模拟分析第32-35页
        3.4.1 重要参数确定第32-33页
        3.4.2 敏感度分析第33-35页
4 中小企业团体贷款定价模型第35-48页
    4.1 基本假设第35-36页
    4.2 基于激励相容视角的联保贷款定价模型第36-39页
        4.2.1 联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第36页
        4.2.2 联保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第36-39页
    4.3 基于激励相容视角的互助担保贷款定价模型第39-42页
        4.3.1 互助担保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第39-40页
        4.3.2 互联担保贷款定价模型构建第40-42页
    4.4 数值分析第42-48页
        4.4.1 模型参数确定第42页
        4.4.2 最优贷款利率数值计算第42-43页
        4.4.3 主要参数敏感度分析第43-48页
5 结论与展望第48-50页
    5.1 研究结论第48-49页
    5.2 研究展望第49-50页
参考文献第50-5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53-54页
致谢第54-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跨境人民币结算与金融发展的关系研究
下一篇:商业银行交易费用测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