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1 国内现状 | 第14-16页 |
1.2.2 国外研究 | 第16-17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7-18页 |
2 基本概念界定 | 第18-22页 |
2.1 网络犯罪 | 第18页 |
2.2 跨境网络犯罪 | 第18-19页 |
2.3 国际警务合作机制 | 第19-20页 |
2.4 我国开展国际警务合作的法律依据 | 第20-22页 |
2.4.1 根本法 | 第20页 |
2.4.2 基本法律 | 第20-21页 |
2.4.3 国际法规范 | 第21-22页 |
3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 | 第22-27页 |
3.1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适用原则 | 第22-23页 |
3.1.1 国家主权原则 | 第22页 |
3.1.2 相互给予平等权利的原则 | 第22页 |
3.1.3 双重犯罪原则 | 第22页 |
3.1.4 保留拒绝合作的原则 | 第22-23页 |
3.2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认知差异 | 第23-24页 |
3.3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成果 | 第24-27页 |
4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不足及原因分析 | 第27-36页 |
4.1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不足 | 第27-29页 |
4.1.1 制度层面 | 第27-28页 |
4.1.2 立法层面 | 第28页 |
4.1.3 执法层面 | 第28-29页 |
4.2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不足原因 | 第29-34页 |
4.2.1 国际组织与主权国家相互制约 | 第29-30页 |
4.2.2 人权与主权冲突 | 第30页 |
4.2.3 技术性困难 | 第30-31页 |
4.2.4 各国法律认定不同 | 第31-32页 |
4.2.5 政府支持的意愿与态度 | 第32-33页 |
4.2.6 警察队伍的素质和自身担任的职责不适应 | 第33-34页 |
4.3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评价 | 第34-36页 |
4.3.1 两国可以共同担责 | 第34页 |
4.3.2 两国权利难以调和 | 第34-35页 |
4.3.3 两国寻求共同规则 | 第35-36页 |
5 完善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的建议 | 第36-45页 |
5.1 借鉴欧盟国际警务合作成果 | 第36-38页 |
5.1.1 建立中美刑事执法合作机构 | 第36页 |
5.1.2 尝试建立统一逮捕令制度 | 第36-37页 |
5.1.3 强化人员培训与技术合作 | 第37-38页 |
5.1.4 健全和完善信息情报交换机制 | 第38页 |
5.2 中美三次对话对两国警务合作的启示 | 第38-41页 |
5.2.1 树立“综合安全”观念 | 第39页 |
5.2.2 扩大合作范围 | 第39-40页 |
5.2.3 完善合作渠道,双边机制和多边机制相结合 | 第40页 |
5.2.4 加快建立危机预警机制 | 第40-41页 |
5.3 中美打击跨境网络犯罪警务合作机制展望 | 第41-45页 |
5.3.1 以国际法为视角 | 第41页 |
5.3.2 以两国合作为视角 | 第41-43页 |
5.3.3 逐步建立警务合作官方组织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0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