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绪论 | 第7-12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历史与现状 | 第8-10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0-12页 |
第一章 黄河上游区域的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概况 | 第12-21页 |
一、黄河上游区域的自然地理 | 第13-15页 |
二、黄河上游区域的人文地理 | 第15-21页 |
第二章 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 第21-36页 |
一、清代前、中期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的发展概况 | 第21-24页 |
二、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 第24-36页 |
(一) 毛纺织业 | 第24-25页 |
(二) 棉纺织业 | 第25-26页 |
(三) 水烟业 | 第26-28页 |
(四) 皮革制造业 | 第28-29页 |
(五) 五金加工业 | 第29-31页 |
(六) 石料加工业 | 第31-32页 |
(七) 农产品加工业 | 第32-33页 |
(八) 其它 | 第33-36页 |
第三章 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的工业化尝试 | 第36-42页 |
一、左宗棠与黄河上游区域机器工业的引入 | 第36-38页 |
二、清末“新政”期间黄河上游区域兴办的机器工业 | 第38-40页 |
三、工业化尝试的失败与传统手工业的继续发展 | 第40-42页 |
第四章 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及其社会影响 | 第42-47页 |
一、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 第42-44页 |
二、晚清黄河上游区域手工业发展的社会影响 | 第44-47页 |
第五章 余论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