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引言 | 第10-12页 |
第一部分 司法鉴定的概念 | 第12-19页 |
一、司法鉴定概念在理论上的阐述 | 第12-14页 |
二、司法鉴定概念在实践中的表达 | 第14-19页 |
(一) 部分省市立法机关对司法鉴定管理的初步尝试 | 第14-16页 |
(二) 人民法院对司法鉴定的解释 | 第16-17页 |
(三) 最高立法机关对司法鉴定的定义 | 第17-19页 |
第二部分 司法鉴定的本质特性 | 第19-31页 |
一、鉴定的特性及分类 | 第19-23页 |
(一) 鉴定的特性 | 第19-20页 |
(二) 鉴定的分类 | 第20-21页 |
(三) “法律上规定的鉴定”的独特属性 | 第21-23页 |
二、“司法鉴定”的司法特性 | 第23-31页 |
(一) 司法的含义 | 第24-27页 |
(二) 司法鉴定的司法属性 | 第27-29页 |
(三) 司法鉴定的法律效力 | 第29-31页 |
第三部分 司法鉴定的重新定位 | 第31-47页 |
一、司法鉴定在实践中的得失 | 第31-33页 |
二、司法鉴定的确切内涵 | 第33-40页 |
(一) 当事人在诉讼前启动的鉴定并不应该列入司法鉴定的范围 | 第33-34页 |
(二) 司法鉴定并不应局限于有关部门的审批许可 | 第34-35页 |
(三) 司法鉴定是多方监督、全面公开、积极互动的过程 | 第35-38页 |
(四) 司法鉴定的定义 | 第38-40页 |
三、我国司法鉴定的运作模式 | 第40-47页 |
(一) 司法鉴定与法官审理案件相分离的必要性 | 第41-44页 |
(二) 设立技术性证据调查机构的现实可行性 | 第44-47页 |
结束语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