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1-15页 |
Abstract | 第15-21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22-42页 |
1 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青枯病 | 第22-26页 |
1.1 青枯雷尔氏菌 | 第22-26页 |
1.1.1 青枯雷尔氏菌的运动与趋向性 | 第22-25页 |
1.1.2 青枯雷尔氏菌的生物膜 | 第25-26页 |
1.2 烟草青枯病的发生与危害 | 第26页 |
2 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外界环境因子 | 第26-28页 |
2.1 土壤因子 | 第26-27页 |
2.2 环境气候因子 | 第27页 |
2.3 栽培因子 | 第27页 |
2.4 微生态因子 | 第27页 |
2.5 连作因子 | 第27-28页 |
3 植物抗病特性与根系分泌物的关系 | 第28-37页 |
3.1 根系分泌物在病害三角关系中的作用 | 第29-34页 |
3.1.1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概念、种类与产生 | 第29页 |
3.1.2 根系分泌物对群体微生物区系特征的影响 | 第29-31页 |
3.1.3 根系分泌物对个体微生物特性的影响 | 第31-34页 |
3.2 根系分泌物与土传病害发生的关系 | 第34-36页 |
3.2.1 根系分泌物对植物生长的抑制作用 | 第34-35页 |
3.2.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病原微生物的刺激效应 | 第35页 |
3.2.3 根系分泌物对土传病害的促进作用 | 第35-36页 |
3.2.4 根系分泌物对土传病害的抑制作用 | 第36页 |
3.3 土壤微生物对根系分泌物的影响 | 第36-37页 |
4 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的土壤生态效应 | 第37-38页 |
4.1 有机酸物质的土壤活性 | 第37-38页 |
4.2 微生物降解有机酸对土传病害的调控作用 | 第38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38-42页 |
5.1 研究思路 | 第39页 |
5.2 总体框架 | 第39-40页 |
5.3 技术路线 | 第40-42页 |
第二章 烟草根系分泌物中有机酸(TRE-OA)的鉴定与分析 | 第42-5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2-43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42-43页 |
1.1.1 供试品种 | 第42页 |
1.1.2 实验仪器 | 第42-43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43页 |
1.2.1 烟苗培育 | 第43页 |
1.2.2 根系分泌物的收集提取 | 第43页 |
1.2.3 GC-MS检测与分析 | 第43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43-49页 |
2.1 烟草根系分泌物酸性组分的有机酸鉴定与分析 | 第43-45页 |
2.2 烟草根系分泌物中性组分的有机酸鉴定与分析 | 第45-47页 |
2.3 烟草根系分泌物碱性组分的有机酸鉴定与分析 | 第47-49页 |
3 讨论 | 第49-50页 |
4 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及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52-6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2-57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52-54页 |
1.1.1 供试菌株以及培养条件 | 第52-53页 |
1.1.2 供试培养基与主要试剂 | 第53页 |
1.1.3 供试化合物 | 第53页 |
1.1.4 实验仪器 | 第53-54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54-57页 |
1.2.1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 第54页 |
1.2.2 青枯雷尔氏菌对肉桂酸与肉豆蔻酸的利用 | 第54-55页 |
1.2.3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55页 |
1.2.4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形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5-57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57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57-62页 |
2.1 不同培养条件下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 第57-58页 |
2.1.1 营养培养基条件下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 第57页 |
2.1.2 基本培养基条件下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长的影响 | 第57-58页 |
2.2 青枯雷尔氏菌对TRE-OA的利用 | 第58-60页 |
2.2.1 肉桂酸与肉豆蔻酸色谱图与标准工作曲线 | 第58-59页 |
2.2.2 青枯雷尔氏菌对TRE-OA的利用 | 第59-60页 |
2.3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的生物膜形成的影响 | 第60-61页 |
2.4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生物膜形成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1-62页 |
3 讨论 | 第62-65页 |
4 小结 | 第65-66页 |
第四章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与烟草互作特性的影响 | 第66-88页 |
第一节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特性的影响 | 第66-7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66-69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66-67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66页 |
1.1.2 供试培养基与试剂 | 第66页 |
1.1.3 供试烟苗及生长条件 | 第66-67页 |
1.1.4 供试化合物 | 第67页 |
1.1.5 实验仪器 | 第67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67-69页 |
1.2.1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运动性的影响 | 第67页 |
1.2.2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趋化活性的定性分析 | 第67-68页 |
1.2.3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趋化活性的定量分析 | 第68页 |
1.2.4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的运动、趋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68-69页 |
1.2.5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根部定殖的影响 | 第69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6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69-75页 |
2.1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运动性的影响 | 第69-71页 |
2.2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趋化活性的定性分析 | 第71-73页 |
2.3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趋化活性的定量分析 | 第73页 |
2.4 青枯雷尔氏菌运动、趋化相关基因对TRE-OA的响应表达 | 第73-74页 |
2.5 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在烟草根部定殖的影响 | 第74-75页 |
3 讨论 | 第75-77页 |
4 小结 | 第77-78页 |
第二节 TRE-OA对烟草青枯病发病特性的影响 | 第78-88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78-81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78页 |
1.1.1 供试菌株 | 第78页 |
1.1.2 供试烟苗及生长条件 | 第78页 |
1.1.3 供试试验场地 | 第78页 |
1.1.4 供试化合物 | 第78页 |
1.1.5 供试培养基 | 第78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78-81页 |
1.2.1 室内盆栽条件下TRE-OA处理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的影响 | 第78-79页 |
1.2.2 室内盆栽条件下TRE-OA处理对青枯雷尔氏菌根部定殖量的影响 | 第79-80页 |
1.2.3 田间外源施用TRE-OA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的影响 | 第80-81页 |
1.3 数据分析 | 第81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81-85页 |
2.1 室内盆栽条件下TRE-OA处理对青枯雷尔氏菌侵染烟草的影响 | 第81-82页 |
2.2 室内盆栽条件下TRE-OA处理对青枯雷尔氏菌根部定殖量的影响 | 第82-83页 |
2.3 田间外源施用TRE-OA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第83-84页 |
2.4 田间外源施用TRE-OA处理对烟草生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84-85页 |
3 讨论 | 第85-86页 |
4 小结 | 第86-88页 |
第五章 土壤微生物对TRE-OA的降解作用 | 第88-96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88-90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88-89页 |
1.1.1 供试烟草品种与土壤 | 第88页 |
1.1.2 供试化合物 | 第88-89页 |
1.1.3 供试菌株及培养基 | 第89页 |
1.1.4 木霉菌孢子悬浮液的配制 | 第89页 |
1.1.5 实验仪器 | 第89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89-90页 |
1.2.1 土壤环境中TRE-OA的残留变化分析 | 第89页 |
1.2.2 哈茨木霉对肉桂酸的降解活性 | 第89页 |
1.2.3 哈茨木霉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调控作用 | 第89-90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90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0-93页 |
2.1 土壤微生物对TRE-OA物质的降解动态 | 第90-91页 |
2.2 哈茨木霉(T. harzianum)T-22 对肉桂酸的降解活性 | 第91-92页 |
2.3 哈茨木霉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第92-93页 |
3 讨论 | 第93-95页 |
4 小结 | 第95-96页 |
第六章 烟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96-114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96-99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96-97页 |
1.1.1 供试烟草品种与土壤 | 第96页 |
1.1.2 实验仪器 | 第96-97页 |
1.1.3 烟草根系分泌物 | 第97页 |
1.2 实验方法 | 第97-99页 |
1.2.1 烟草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 第97页 |
1.2.2 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测定 | 第97页 |
1.2.3 土壤微生物细菌结构多样性分析 | 第97-98页 |
1.2.4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测定 | 第98-99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99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99-111页 |
2.1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的影响 | 第99页 |
2.2 烟草分泌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 16S rDNA分析 | 第99-107页 |
2.2.1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坐标分析 | 第99-100页 |
2.2.2 根系分泌物对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100-103页 |
2.2.3 不同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优势菌群的LEf Se分析 | 第103-107页 |
2.2.4 细菌群落功能基因预测 | 第107页 |
2.3 烟草分泌物对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的Biology分析 | 第107-111页 |
2.3.1 不同培养时间阶段土壤的总AWCD值分析 | 第107-108页 |
2.3.2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108-109页 |
2.3.3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 第109-110页 |
2.3.4 不同处理对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的影响 | 第110-111页 |
3 讨论 | 第111-113页 |
4 小结 | 第113-114页 |
第七章 肉桂酸影响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微生态机制分析 | 第114-132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114-116页 |
1.1 供试材料 | 第114-115页 |
1.1.1 供试烟草与土壤 | 第114-115页 |
1.1.2 供试菌株 | 第115页 |
1.1.3 供试化合物 | 第115页 |
1.2 试验方法 | 第115-116页 |
1.2.1 土壤肉桂酸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第115页 |
1.2.2 肉桂酸处理对根际土壤微生物结构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5-116页 |
1.2.3 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Biology ECO测定 | 第116页 |
1.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116页 |
2 结果与分析 | 第116-129页 |
2.1 土壤条件下肉桂酸处理对烟草青枯病发生的影响 | 第116-117页 |
2.2 肉桂酸处理对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17-123页 |
2.2.1 肉桂酸对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 第117页 |
2.2.2 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的主坐标分析 | 第117-118页 |
2.2.3 肉桂酸处理对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2.2.4 肉桂酸处理后烟草根际土壤真菌群落差异分析 | 第119-123页 |
2.3 肉桂酸处理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 第123-127页 |
2.3.1 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主坐标分析 | 第123页 |
2.3.2 肉桂酸处理对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的影响 | 第123-125页 |
2.3.3 肉桂酸处理后烟草根际土壤细菌群落差异分析 | 第125-127页 |
2.4 肉桂酸对烟草根际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影响分析 | 第127-129页 |
2.4.1 AWCD值分析 | 第127-128页 |
2.4.2 不同处理土壤微生物利用不同种类碳源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 第128页 |
2.4.3 不同处理下根际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主成分分析 | 第128-129页 |
3 讨论 | 第129-130页 |
4 小结 | 第130-132页 |
第八章 主要结果和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 | 第132-136页 |
1 主要结果与结论 | 第132-134页 |
2 创新点 | 第134页 |
3 展望 | 第134-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58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项目情况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