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4页 |
1.1 生物质资源概述 | 第10-11页 |
1.1.1 生物质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 | 第10页 |
1.1.2 生物质的转化方法 | 第10-11页 |
1.2 纤维素的结构组成与性质 | 第11-13页 |
1.2.1 纤维素的组成与结构 | 第11-13页 |
1.2.2 纤维素的性质 | 第13页 |
1.3 纤维素的转化 | 第13-21页 |
1.3.1 纤维素的反应介质 | 第13-18页 |
1.3.2 纤维素催化加氢制备多元醇 | 第18-21页 |
1.4 多孔氧化铝的合成 | 第21-23页 |
1.4.1 有序介孔氧化铝的合成 | 第21-22页 |
1.4.2 多级孔氧化铝的合成 | 第22-23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4-29页 |
2.1 主要化学试剂 | 第24-25页 |
2.2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5页 |
2.3 催化剂表征 | 第25-27页 |
2.3.1 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 第26页 |
2.3.2 X-射线粉末衍射(XRD) | 第26页 |
2.3.3 N_2物理吸附(BET) | 第26页 |
2.3.4 热重分析(TGA) | 第26页 |
2.3.5 NH_3程序升温脱附(NH3-TPD) | 第26-27页 |
2.3.6 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 第27页 |
2.4 催化剂性能考察 | 第27-29页 |
2.4.1 纤维素催化加氢反应步骤 | 第27页 |
2.4.2 反应结果处理 | 第27-29页 |
第三章 有序介孔氧化铝负载铂催化剂催化纤维素加氢反应 | 第29-48页 |
3.1 引言 | 第29-30页 |
3.2 催化剂制备 | 第30页 |
3.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30页 |
3.2.2 催化剂制备 | 第30页 |
3.3 催化剂表征 | 第30-41页 |
3.3.1 XRD | 第30-33页 |
3.3.2 BET | 第33-35页 |
3.3.3 TGA | 第35-36页 |
3.3.4 TEM | 第36-39页 |
3.3.5 NH_3-TPD | 第39-41页 |
3.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41-47页 |
3.4.1 载体焙烧温度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1页 |
3.4.2 催化剂焙烧温度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1-42页 |
3.4.3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3-44页 |
3.4.5 催化剂用量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3.4.6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多级孔氧化铝负载铂催化剂催化纤维素加氢反应 | 第48-65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1 催化剂载体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2 催化剂的制备 | 第49页 |
4.3 催化剂表征 | 第49-58页 |
4.3.1 XRD | 第49-50页 |
4.3.2 SEM | 第50-51页 |
4.3.3 BET | 第51-54页 |
4.3.4 TGA | 第54-55页 |
4.3.5 TEM | 第55-57页 |
4.3.6 NH_3-TPD | 第57-58页 |
4.4 催化剂性能评价 | 第58-64页 |
4.4.1 载体焙烧温度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58-59页 |
4.4.2 反应温度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59-60页 |
4.4.3 反应时间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60-61页 |
4.4.4 催化剂用量对纤维素加氢反应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5 催化剂的循环使用性 | 第62-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5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