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见代理制度研究
前言 | 第9-10页 |
第一部分 表见代理概述 | 第10-18页 |
一、 表见代理的概念及其立法沿革 | 第10-13页 |
(一) 表见代理的概念 | 第10-12页 |
(二) 表见代理的立法沿革 | 第12-13页 |
二、 表见代理的立法目的及其理论基础 | 第13-15页 |
(一) 立法目的 | 第13-14页 |
(二) 理论基础 | 第14-15页 |
三、 表见代理的新情况和新发展 | 第15-18页 |
第二部分 表见代理的构成要件 | 第18-25页 |
一、 概述 | 第18-19页 |
二、 表见代理的价值冲突与价值选择 | 第19-20页 |
三、 表见代理的立法与司法实践 | 第20-23页 |
(一) 各国立法例 | 第20-22页 |
(二) 我国的司法实践 | 第22-23页 |
四、 我国的立法抉择 | 第23-25页 |
第三部分 表见代理的适用范围 | 第25-31页 |
一、 得适用表见代理的代理类型 | 第26-27页 |
(一) 大陆法系得适用表见代理的代理类型 | 第26页 |
(二) 英美法系得适用表见代理的代理类型 | 第26-27页 |
二、 得适用表见代理的代理人 | 第27-31页 |
(一) 代理商 | 第28-29页 |
(二) 经纪人 | 第29-31页 |
第四部分 经营管理中的表见代理 | 第31-43页 |
一、 公司中的表见代理 | 第31-34页 |
二、 合伙中的表见代理 | 第34-38页 |
(一) 表见合伙的种类 | 第35-36页 |
(二) 表见合伙人的表见权限 | 第36-37页 |
(三) 表见合伙的阻却事由 | 第37-38页 |
三、 名义借贷研究 | 第38-43页 |
(一) 名义借贷及其种类 | 第38-40页 |
(二) 名义借贷的法律规制 | 第40-43页 |
第五部分 完善表见代理制度的构想 | 第43-51页 |
一、 表见代理的立法现状极其评析 | 第43-45页 |
二、 相关制度的完善 | 第45-51页 |
(一) 默示权限的引进 | 第45-47页 |
(二) 无权代理人的责任 | 第47-48页 |
(三) 第三人的注意义务与责任 | 第48-51页 |
参考书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