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语境下的公民政治参与研究
| 摘要 | 第2-3页 |
| Abstract | 第3页 |
| 1 绪论 | 第6-12页 |
| 1.1 研究缘起 | 第6-7页 |
| 1.2 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 1.3 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 1.4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 1.5 创新及不足 | 第11-12页 |
| 2 核心概念的阐释 | 第12-18页 |
| 2.1 微博 | 第12-13页 |
| 2.1.1 微博,我们即媒体 | 第12页 |
| 2.1.2 微博的特征 | 第12-13页 |
| 2.2 公民政治参与 | 第13-15页 |
| 2.2.1 对公民政治参与的认识 | 第13-15页 |
| 2.2.2 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足 | 第15页 |
| 2.3 微博中的公民政治参与 | 第15-18页 |
| 2.3.1 公民运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的历史回顾 | 第15-16页 |
| 2.3.2 对微博中公民政治参与的认识 | 第16-18页 |
| 3 公民运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 第18-24页 |
| 3.1 公民意识觉醒 | 第18-19页 |
| 3.1.1 维护自身利益 | 第18页 |
| 3.1.2 表达诉求 | 第18-19页 |
| 3.2 滋生的社会土壤 | 第19-21页 |
| 3.2.1 民主的呼唤 | 第19-20页 |
| 3.2.2 稳定的需要 | 第20-21页 |
| 3.3 政府供给政治参与路径不足 | 第21-24页 |
| 3.3.1 传统政治参与制度性堵塞 | 第21-22页 |
| 3.3.2 传统政治参与路径缺失 | 第22-24页 |
| 4 公民运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的影响分析 | 第24-30页 |
| 4.1 积极影响 | 第24-26页 |
| 4.1.1 公众议程的自我设置 | 第24-25页 |
| 4.1.2 推动政治社会化 | 第25-26页 |
| 4.1.3 提高监督广度与深度 | 第26页 |
| 4.2 消极影响 | 第26-30页 |
| 4.2.1 公信力缺失 | 第26-27页 |
| 4.2.2 非理性表达 | 第27-28页 |
| 4.2.3 参与的不平衡 | 第28-30页 |
| 5 有序推进公民运用微博进行政治参与的思考 | 第30-36页 |
| 5.1 培养公民理性参政意识 | 第30页 |
| 5.2 努力实现政府议程与公民议程的融合 | 第30-31页 |
| 5.3 意见领袖的塑造 | 第31-33页 |
| 5.4 完善政府微博回应机制 | 第33-34页 |
| 5.5 推进政府公信力建设 | 第34-36页 |
| 6 结语 | 第36-37页 |
| 参考文献 | 第37-41页 |
| 致谢 | 第4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