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 论 | 第7-9页 |
第一章 个人信用理论概述 | 第9-19页 |
1.1 信用 | 第9-11页 |
1.1.1 信用的概念 | 第9页 |
1.1.2 信用的二重性 | 第9-11页 |
1.2 个人信用 | 第11-14页 |
1.2.1 个人信用的定义 | 第11页 |
1.2.2 个人信用的度量 | 第11-12页 |
1.2.3 个人信用的功能 | 第12-14页 |
1.3 个人信用消费 | 第14-16页 |
1.3.1 个人信用消费的定义 | 第14-15页 |
1.3.2 个人信用消费的经济学分析 | 第15-16页 |
1.4 我国发展信用消费的重要意义 | 第16-19页 |
1.4.1 发展个人信用消费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 第16-17页 |
1.4.2 发展个人信用消费是我国建设信用管理体系的重要环节 | 第17-18页 |
1.4.3 发展个人信用消费是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的必经之路 | 第18-19页 |
第二章 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的构成 | 第19-30页 |
2.1 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 第19-24页 |
2.1.1 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运作机理 | 第19-24页 |
2.1.2 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的运作方式 | 第24页 |
2.2 个人信用消费专业法律体系 | 第24-26页 |
2.2.1 保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 第24-25页 |
2.2.2 维护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 第25-26页 |
2.2.3 其他作用 | 第26页 |
2.3 个人信用消费服务体系 | 第26-27页 |
2.4 失信惩罚机制 | 第27页 |
2.5 其他方面 | 第27-28页 |
2.5.1 社会保障制度 | 第27-28页 |
2.5.2 消费文化 | 第28页 |
2.5.3 国家的相关政策 | 第28页 |
2.6 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 第28-30页 |
第三章 国外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简介 | 第30-44页 |
3.1 美国的个人信用消费体系 | 第30-36页 |
3.1.1 美国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历史 | 第30-32页 |
3.1.2 美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的特点 | 第32-36页 |
3.2 欧洲的个人信用消费体系 | 第36-39页 |
3.2.1 英、法两国个人信用消费的发展历史 | 第36-37页 |
3.2.2 欧洲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的特点 | 第37-39页 |
3.3 日本的个人信用消费体系 | 第39-40页 |
3.4 个人信用消费发展的条件 | 第40-41页 |
3.5 国外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模式比较 | 第41-44页 |
3.5.1 美国的市场促进模式 | 第41-42页 |
3.5.2 日本的政府推动模式 | 第42-43页 |
3.5.3 欧洲模式 | 第43-44页 |
第四章 我国个人信用消费发展现状分析 | 第44-57页 |
4.1 个人信用消费在我国的发展 | 第44-46页 |
4.2 我国开展个人信用消费所具备的基本条件 | 第46-50页 |
4.2.1 买方市场的形成,是发展个人信用消费的市场基础 | 第46-47页 |
4.2.2 居民收入水平和未来收入预期是开展个人信用消费的经济条件 | 第47-50页 |
4.3 我国发展个人信用消费的空间 | 第50-54页 |
4.4 制约我国发展个人信用消费的因素 | 第54-57页 |
4.4.1 我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的不完善 | 第54页 |
4.4.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 第54-55页 |
4.4.3 传统消费文化的束缚 | 第55页 |
4.4.4 居民的偿还信用贷款的能力偏低 | 第55-57页 |
第五章 我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建设 | 第57-67页 |
5.1 我国个人信用消费体系的建设 | 第58-64页 |
5.1.1 个人信用信息管理体系 | 第58-61页 |
5.1.2 失信惩罚机制 | 第61-62页 |
5.1.3 个人信用消费的专业法律体系 | 第62-63页 |
5.1.4 个人信用消费服务体系 | 第63-64页 |
5.2 社会保障制度 | 第64-65页 |
5.3 大众消费文化的正确引导 | 第65-66页 |
5.4 有利于个人信用消费发展的市场环境 | 第66-67页 |
结 论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4页 |
致 谢 | 第74-75页 |
摘 要 | 第75-78页 |
ABSTRACT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