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7-17页 |
(一) 研究意义与问题意识 | 第7-9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5页 |
(三)论文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一、中国传统民族观与多民族国家国族建构路径选择 | 第17-23页 |
(一)中华传统文化取向的民族观 | 第17-20页 |
(二)“国族”建构的中国路径选择 | 第20-23页 |
二、孙中山“中华民族”观念的形成过程 | 第23-31页 |
(一)从“五族共和”到“中华民族” | 第24-26页 |
(二)“中华民族”建构的两个阶段 | 第26-31页 |
三、孙中山对“中华民族”建构路径的思考 | 第31-42页 |
(一)汉族对少数民族的帮扶:合力促成中华民族的独立 | 第31-34页 |
(二)以固有道德恢复民族精神:结成强大的国族团体 | 第34-38页 |
(三)王道的民族主义:以文明的复兴引领中华民族的复兴 | 第38-42页 |
四、对孙中山“中华民族”建构思想的评价 | 第42-53页 |
(一)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建构思想并非“大汉族主义” | 第43-46页 |
(二)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建构思想是一个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 | 第46-48页 |
(三)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建构思想开了二十世纪“国族”建构的端绪 | 第48-49页 |
(四)孙中山的“中华民族”建构思想的未竟之业 | 第49-53页 |
结语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学术科研情况 | 第63-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