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分则论文--渎职罪论文

论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渎职犯罪中的运用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0页
引言第10-11页
第一章 监督过失理论概述第11-13页
 一、监督过失的概念第11页
 二、监督过失的理论发展第11-12页
 三、监督过失的构成要件第12-13页
第二章 我国引入监督过失理论的现实基础和理论基础第13-16页
 一、现实基础第13-14页
 二、理论基础第14-16页
第三章 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渎职犯罪中的具体运用第16-28页
 一、监督过失与犯罪构成中主体要件的关系第16-18页
  (一) 监督过失要求责任主体具有注意义务和注意能力第16-17页
  (二) 渎职犯罪主体是具有注意义务的主体第17页
  (三) 监督过失主观要素在我国渎职犯罪中的体现第17-18页
 二、监督过失与犯罪构成中客观要件的关系第18-21页
  (一) 监督过失中的行为是不作为第19页
  (二) 过失型渎职犯罪也是不作为犯罪第19-20页
  (三) 监督过失行为与危害结果具有因果关系第20-21页
 三、监督过失理论的具体运用第21-28页
  (一) 渎职犯罪责任主体的界定第21-22页
  (二) 责任主体注意能力的判断第22页
  (三) 被监督者故意行为的作用第22-23页
  (四) 监督过失因果关系的判断标准第23-24页
  (五) 监督过失责任的效力范围第24页
  (六) 案例分析第24-28页
第四章 引入监督过失理论的立法建议第28-31页
 一、监督过失理论在我国法律条文中的规定第28-29页
  (一) 刑法分则条文中的体现第28页
  (二) 其他法律法规对监督过失的规定第28-29页
 二、监督过失在我国法律适用中的问题及对策第29-31页
  (一) 存在的问题第29页
  (二) 思考对策第29-31页
参考文献第31-33页
后记第33页

论文共3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刑法的谦抑性--由“许霆案”“梁丽案”引发的思考
下一篇: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司法认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