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2 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方法与框架 | 第13-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3 研究框架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5-18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9-22页 |
第三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 第22-28页 |
3.1 基本概念和研究边界 | 第22-24页 |
3.1.1 两型社会基本内涵 | 第22页 |
3.1.2 两型园区的概念及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3.1.3 研究边界 | 第23-24页 |
3.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4-26页 |
3.2.1 公共管理理论 | 第24页 |
3.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5页 |
3.2.3 循环经济理论 | 第25页 |
3.2.4 生态工业园区理论 | 第25-26页 |
3.2.5 碳金融理论 | 第26页 |
3.3 研究的理论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的现状和“两型”园区的建设分析 | 第28-36页 |
4.1 调查方案及其实施 | 第28页 |
4.2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的现状 | 第28-33页 |
4.2.1 宁乡经济开发区概况 | 第28-29页 |
4.2.2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的基本情况 | 第29-31页 |
4.2.3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的成功经验 | 第31-33页 |
4.3 “两型”园区的建设分析 | 第33-36页 |
4.3.1 “两型”园区发展背景分析 | 第33-34页 |
4.3.2 “两型”园区建设的有利条件 | 第34页 |
4.3.3 “两型”园区建设存在的障碍 | 第34-36页 |
第五章 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及国外经验借鉴 | 第36-50页 |
5.1 “两型”园区建设的“两型”标准 | 第36-37页 |
5.2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指标现状 | 第37-42页 |
5.3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存在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42-46页 |
5.3.1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指标分析 | 第42-44页 |
5.3.2 宁乡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存在的困难和制约 | 第44-46页 |
5.4 国内外“两型”园区建设实践综述 | 第46-47页 |
5.4.1 国外园区建设实践 | 第46-47页 |
5.4.2 中国的工业园区发展 | 第47页 |
5.5 国外工业园区发展经验总结及借鉴 | 第47-50页 |
5.5.1 政府指引发展产业集群 | 第47-48页 |
5.5.2 合理规划推进配套建设 | 第48页 |
5.5.3 大力激发民间资本的积极性 | 第48页 |
5.5.4 注重技术创新体系培养 | 第48页 |
5.5.5 建设环境友好型生态园区 | 第48-50页 |
第六章 经济开发区“两型”园区建设的对策建议 | 第50-58页 |
6.1 加强土地管理和集约利用,建立土地供应保障机制 | 第50页 |
6.2 注重资源开发与节约,提高资源能源的利用率 | 第50-51页 |
6.3 构建循环经济园区,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第51页 |
6.4 推行“两型”要求的地方性法规,加强园区管理服务 | 第51-52页 |
6.5 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以延伸产业链,创新低碳金融服务 | 第52-53页 |
6.6 建立绿色招商服务体系,构建“两型”园区管理体系 | 第53-54页 |
6.7 强化环境保护以保持生态平衡,完善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 第54-55页 |
6.8 拓宽资金渠道,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 第55-56页 |
6.9 优化投资环境和科技人才管理,创新财税体制机制 | 第56-58页 |
第七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6页 |
作者简介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