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引言 | 第10-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6页 |
1.1.1 冻土区的基础工程现状 | 第11-13页 |
1.1.2 抗冻拔桩基研究概况 | 第13-14页 |
1.1.3 螺旋桩发展概况 | 第14-16页 |
1.2 冻胀机制简述 | 第16-20页 |
1.2.1 毛细理论 | 第17页 |
1.2.2 第二冻胀理论 | 第17-18页 |
1.2.3 分凝冻结或吸附力理论 | 第18-19页 |
1.2.4 影响土冻胀的主要因素 | 第19-2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20-22页 |
2 螺旋桩模型的设计 | 第22-30页 |
2.1 螺旋叶片间距 | 第23-25页 |
2.2 螺旋桩内径 | 第25页 |
2.3 螺牙宽度与倾角 | 第25-26页 |
2.4 螺牙厚度 | 第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30页 |
3 螺旋桩室内模型实验 | 第30-68页 |
3.1 基础实验 | 第30-36页 |
3.1.1 试验用土 | 第30页 |
3.1.2 含水率试验(风干含水率) | 第30-31页 |
3.1.3 颗粒分析试验 | 第31-32页 |
3.1.4 击实试验 | 第32-33页 |
3.1.5 界限含水率试验 | 第33-34页 |
3.1.6 冻胀量试验 | 第34-35页 |
3.1.7 冻结温度试验 | 第35-36页 |
3.2 螺旋桩冻胀试验设计 | 第36-44页 |
3.2.1 螺旋桩冻胀试验任务 | 第36-37页 |
3.2.2 螺旋桩冻胀试验原理 | 第37-39页 |
3.2.3 试验仪器与设备 | 第39-41页 |
3.2.4 螺旋桩冻胀试验方案 | 第41-42页 |
3.2.5 螺旋桩冻胀试验步骤 | 第42-44页 |
3.3 温度场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61页 |
3.4 冻拔量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 第61-6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4 有限元数值模拟螺旋桩抗冻胀试验 | 第68-80页 |
4.1 COMSOL软件简介 | 第68-69页 |
4.2 螺旋桩-土体3D模型的建立 | 第69-76页 |
4.2.1 模型的基本参数概况和边界条件、初始条件 | 第69-70页 |
4.2.2 光滑桩-土体模型 | 第70-72页 |
4.2.3 双螺旋小叶片桩-土体模型 | 第72-74页 |
4.2.4 全螺旋小叶片桩-土体模型 | 第74-76页 |
4.2.5 数值模拟分析与结论 | 第76页 |
4.3 混凝土桩的对比计算 | 第76-78页 |
4.4 不同冻深的螺旋桩的对比试验 | 第78-7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5.1 结论 | 第80-81页 |
5.2 后续工作展望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8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8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