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论文--网状内皮系统肿瘤论文

利妥昔单抗联合NK细胞治疗惰性B细胞淋巴瘤疗效分析

前言第4-5页
中文摘要第5-8页
Abstract第8-12页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16-17页
第1章 绪论第17-19页
第2章 综述第19-32页
    2.1 惰性 B 细胞淋巴瘤概述第19-20页
    2.2 利妥昔单抗第20-23页
        2.2.1 利妥昔单抗作用机制第20-21页
        2.2.2 利妥昔单抗治疗疗效第21-22页
        2.2.3 利妥昔单抗治疗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2.3 新鲜冰冻血浆(FFP)联合利妥昔单抗第23-24页
    2.4 NK 细胞治疗第24-26页
        2.4.1 NK 细胞简介第24-25页
        2.4.2 NK 细胞的抗肿瘤作用机制第25-26页
        2.4.3 与利妥昔单抗联合第26页
    2.5 其他免疫细胞第26-31页
        2.5.1 LAK 细胞第26-27页
        2.5.2 TIL 细胞第27页
        2.5.3 CIK 细胞第27-28页
        2.5.4 DC 细胞第28-29页
        2.5.5 NKT 细胞第29页
        2.5.6 γδT 细胞第29-30页
        2.5.7 供者淋巴细胞输注第30页
        2.5.8 嵌合抗原受体基因修饰的 T 细胞第30-31页
    2.6 结语第31-32页
第3章 材料与方法第32-35页
    3.1 一般资料收集第32页
    3.2 临床分期第32页
    3.3 疗效评价第32-33页
    3.4 分组及疗效评估指标第33页
    3.5 组间对比分析第33页
    3.6 NK 细胞培养与回输第33-34页
    3.7 统计学处理第34-35页
第4章 结果第35-50页
    4.1 一般资料第35-37页
    4.2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 NK 细胞治疗组疗效评估第37-46页
        4.2.1 降低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值、淋巴细胞比例的作用第37-39页
        4.2.2 伴血红蛋白、血小板降低患者的恢复情况第39-40页
        4.2.3 靶灶疗效观察第40-42页
        4.2.4 ORR、CR 率第42页
        4.2.5 非化疗组≤3 疗程与>3 疗程疗效对比第42-46页
    4.3 与化疗组的疗效对比分析第46-48页
        4.3.1 CR、OR 率比较第46-47页
        4.3.2 中位随访 12 个月 PFS 比较第47-48页
    4.4 不良反应第48-50页
第5章 讨论第50-56页
    5.1 利妥昔单抗联合自体 NK 细胞治疗惰性 B 细胞淋巴瘤疗效第50-52页
    5.2 非化疗组不同疗程数亚组分析第52-53页
    5.3 不良反应的优势第53页
    5.4 基线资料分析第53-54页
    5.5 乙肝病毒激活第54-56页
第6章 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71页
作者简介第71-72页
致谢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刺激方案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结合遗传编程和滤波算法的基因调控网络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