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

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研究

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6页
1 绪论第12-19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2-14页
    1.2 相关概念界定第14-15页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第15-16页
    1.4 研究方法第16-17页
    1.5 创新之处与不足第17-19页
2 相关理论与研究成果综述第19-39页
    2.1 相关理论第19-33页
        2.1.1 产业集群理论第19-23页
        2.1.2 金融地理学理论第23-27页
        2.1.3 区位选择理论第27-30页
        2.1.4 金融资源理论第30-33页
    2.2 研究成果综述第33-39页
        2.2.1 关于金融集聚的动因方面第33-36页
        2.2.2 关于金融集聚的效应方面第36-37页
        2.2.3 关于金融集聚的实证分析第37-38页
        2.2.4 研究现状评述第38-39页
3 国际金融集聚形成的历史沿革及影响因素分析第39-68页
    3.1 国际金融集聚初步形成阶段第39-50页
        3.1.1 国际金融集聚的萌芽——佛罗伦萨第39-41页
        3.1.2 国际金融集聚的雏形——阿姆斯特丹第41-45页
        3.1.3 国际金融集聚初步形成——伦敦第45-48页
        3.1.4 国际金融集聚成熟——纽约第48-50页
    3.2 国际金融集聚多层次发展阶段第50-66页
        3.2.1 全球核心金融集聚区建设第51-52页
        3.2.2 区域性金融集聚区建设第52-65页
        3.2.3 新兴离岸金融集聚区建设第65-66页
    3.3 国际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分析第66-68页
        3.3.1 区位优势因素第66页
        3.3.2 经济基础因素第66页
        3.3.3 金融创新能力因素第66-67页
        3.3.4 基础设施建设因素第67页
        3.3.5 政府支持因素第67-68页
4 中国古代金融集聚发展的历史沿革第68-115页
    4.1 中国金融集聚的“黄河流域时代”第70-82页
        4.1.1 先秦时期第70-74页
        4.1.2 秦汉至两晋、南北朝时期第74-82页
    4.2 中国金融集聚的“大运河时代”第82-113页
        4.2.1 隋唐大运河时代第83-97页
        4.2.2 京杭大运河时代第97-113页
    4.3 中国古代金融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13-115页
        4.3.1 区位优势因素第113页
        4.3.2 政府支持和经济基础因素第113页
        4.3.3 金融创新能力因素第113-115页
5 中国当代金融集聚发展现状分析第115-135页
    5.1 中国金融集聚的发展现状第115-123页
        5.1.1 中国金融集聚的整体现状分析第115-119页
        5.1.2 中国代表性城市金融集聚现状分析第119-123页
    5.2 中国金融集聚的层级性特征第123-131页
        5.2.1 金融集聚层级性检验模型的内涵第123-124页
        5.2.2 中国金融中心城市层级的划分第124-129页
        5.2.3 金融中心城市关联性分析第129-131页
    5.3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展望第131-135页
        5.3.1 金融集聚趋于多元化第131-132页
        5.3.2 金融集聚多元化动因分析第132-134页
        5.3.3 金融集聚的发展趋势第134-135页
6 中国金融集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第135-145页
    6.1 变量的定性分析及数据说明第135-138页
        6.1.1 解释变量方面第135-137页
        6.1.2 被解释变量方面第137-138页
    6.2 模型选择及实证结果第138-145页
        6.2.1 模型选择方面第138-141页
        6.2.2 实证结果分析第141-145页
7 结论与政策性建议第145-152页
    7.1 结论第145-146页
    7.2 相关政策性建议第146-152页
        7.2.1 加快建设全国性和区域性的双层次金融集聚区第146-148页
        7.2.2 积极促进金融集聚区的快速形成第148-152页
博士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第152-153页
参考文献第153-164页
后记第164-165页

论文共1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型钢储罐的风荷载特性研究
下一篇:设计师的非设计--非专业版式设计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