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1-17页 |
1.1 打破马铃薯休眠的常用物理方法 | 第11-12页 |
1.1.1 温、湿度处理法 | 第11-12页 |
1.1.2 调节贮藏室的二氧化碳、氧气、氮气含量 | 第12页 |
1.1.3 晒种、机械损伤 | 第12页 |
1.1.4 低剂量~(60)Co-γ辐射处理 | 第12页 |
1.2 打破马铃薯休眠的常用化学方法 | 第12-14页 |
1.2.1 赤霉素 | 第12页 |
1.2.2 硫脲 | 第12-13页 |
1.2.3 2-氯乙醇 | 第13页 |
1.2.4 薰蒸催芽混合剂 | 第13页 |
1.2.5 溴乙烷 | 第13-14页 |
1.2.6 复合型催芽剂 | 第14页 |
1.3 乙烯利的应用概况 | 第14-16页 |
1.3.1 促进雌花分化 | 第14-15页 |
1.3.2 促进果实成熟 | 第15页 |
1.3.3 促进植株矮化 | 第15页 |
1.3.4 打破植物休眠 | 第15-16页 |
1.4 乙酸乙酯的应用概况 | 第16页 |
1.5 乙醇的应用概况 | 第16-17页 |
1.6 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17页 |
2 材料和方法 | 第17-20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7-18页 |
2.2 试验设计及方法 | 第18页 |
2.3 测定指标 | 第18-20页 |
2.4 幼苗的影响研究 | 第20页 |
2.5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3 结果分析 | 第20-34页 |
3.1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萌芽效果的影响 | 第20-23页 |
3.2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的影响 | 第23-27页 |
3.2.1 各处理对马铃薯淀粉含量的影响 | 第23-25页 |
3.2.2 各处理对马铃薯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 第25-27页 |
3.3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27-29页 |
3.4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3页 |
3.4.1 各处理对马铃薯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29-31页 |
3.4.2 各处理对马铃薯α-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 第31-33页 |
3.5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单株产量和结薯数的影响 | 第33-34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34-40页 |
4.1 结论 | 第34-37页 |
4.1.1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萌芽效果的影响不同 | 第35页 |
4.1.2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淀粉、还原糖的影响不同 | 第35页 |
4.1.3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丙二醛含量的影响不同 | 第35-36页 |
4.1.4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对马铃薯酶活性的影响不同 | 第36页 |
4.1.5 不同体积浓度的ETH、EA、ET处理后的单株产量和结薯数不同 | 第36-37页 |
4.2 讨论 | 第37-40页 |
4.2.1 不同药剂以及不同的体积浓度产生不同的萌芽效果 | 第37页 |
4.2.2 不同药剂以及不同的体积浓度对淀粉、还原糖转化的影响 | 第37-38页 |
4.2.3 不同药剂以及不同的体积浓度处理的马铃薯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4.2.4 试剂浓度不同,酶活性的变化不同 | 第38页 |
4.2.5 不同试剂不同浓度处理的马铃薯单株结薯数、单株产量不同 | 第38-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6页 |
附图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