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份新疆野生三叶草形态变异及繁殖特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三叶草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1 育种及坪用性的研究 | 第11-13页 |
1.1.2 繁殖特性研究 | 第13-15页 |
1.1.3 坪用性研究进展 | 第15页 |
1.1.4 染色体及酶蛋白遗传多样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6-17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17-23页 |
2.1 试验地概况 | 第17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2.3 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3.1 形态及坪用性试验设计 | 第17-18页 |
2.3.2 繁殖特征试验设计 | 第18页 |
2.4 田间管理 | 第18-19页 |
2.5 测量内容及方法 | 第19-22页 |
2.5.1 生育期 | 第19页 |
2.5.2 形态指标 | 第19页 |
2.5.3 花部形态 | 第19页 |
2.5.4 种子的特征 | 第19页 |
2.5.5 开花习性 | 第19页 |
2.5.6 雄蕊的散粉时期 | 第19-20页 |
2.5.7 初花期自由授粉 | 第20页 |
2.5.8 同株同花授粉 | 第20页 |
2.5.9 同株异花授粉 | 第20页 |
2.5.10 坪用指标的观测 | 第20-22页 |
2.6 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22-23页 |
第3章 叶的形态变异性分析 | 第23-30页 |
3.1 叶的形态观测 | 第23-26页 |
3.2 叶的变异系数分析 | 第26-28页 |
3.3 叶的聚类分析 | 第28页 |
3.4 相关性分析 | 第28-29页 |
3.5 小结 | 第29-30页 |
第4章 花的形态变异性分析 | 第30-41页 |
4.1 花的形态变异性分析 | 第30-36页 |
4.1.1 花的形态观测 | 第30-35页 |
4.1.2 花的变异系数分析 | 第35页 |
4.1.3 花的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4.2 种子性状的观测 | 第36-38页 |
4.3 花部形态及千粒重相关性分析 | 第38-39页 |
4.4 花部形态及叶片的聚类分析 | 第39-40页 |
4.5 小结 | 第40-41页 |
第5章 三叶草不同授粉方式对结实性的影响 | 第41-46页 |
5.1 花期观测 | 第41-42页 |
5.2 雌雄蕊发育过程的观测 | 第42页 |
5.3 不同繁殖方式对结实性的影响 | 第42-44页 |
5.3.1 同株同花授粉结实性分析 | 第42-43页 |
5.3.2 同株异花授粉结实性分析 | 第43-44页 |
5.3.3 自由授粉结实性分析 | 第44页 |
5.4 小结 | 第44-46页 |
第6章 坪用性状的比较 | 第46-49页 |
6.1 生育期观测 | 第46页 |
6.2 农艺指标 | 第46-47页 |
6.3 坪用性状比较 | 第47-48页 |
6.4 小结 | 第48-49页 |
第7章 讨论与结论 | 第49-54页 |
7.1 讨论 | 第49-51页 |
7.1.1 形态的聚类分析 | 第49页 |
7.1.2 形态的变异性研究 | 第49-50页 |
7.1.3 散粉及繁殖特性的研究 | 第50-51页 |
7.1.4 坪用性研究 | 第51页 |
7.2 结论 | 第51-53页 |
7.3 展望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