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几个基元反应的立体和非绝热动力学理论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绪论第16-22页
    1.1 分子反应动力学概述第16-17页
    1.2 分子反应动力学的理论方法第17-20页
    1.3 本论文的研究思路及内容第20-22页
2 计算理论第22-44页
    2.1 准经典轨线法原理第22-26页
        2.1.1 核运动的哈密顿方程第22-24页
        2.1.2 初始化条件的设置第24-25页
        2.1.3 反应末态信息的提取第25-26页
    2.2 量子含时波包法原理第26-30页
        2.2.1 雅克比坐标下的哈密顿与波函数第27页
        2.2.2 初始波包的构建第27-28页
        2.2.3 阶分裂算符法第28页
        2.2.4 态-态分辨反应截面的提取第28-30页
        2.2.5 吸收势的构建第30页
    2.3 连续混合退相干理论原理第30-38页
        2.3.1 Semiclassical Ehrenfest方法第30-32页
        2.3.2 混合衰减中的退相干理论第32-35页
        2.3.3 衰退方向和衰退时间的计算第35-36页
        2.3.4 非绝热耦合向量的计算第36-37页
        2.3.5 跃迁几率的计算第37-38页
    2.4 立体动力学中的矢量相关第38-44页
        2.4.1 产物转动角动量的分布描述第38-40页
        2.4.2 准经典轨线法中的k-k'-j'矢量相关描述第40-44页
3 基态反应S(~3P)+HD的态-态动力学研究第44-55页
    3.1 反应体系势能面第45-46页
    3.2 结果与讨论第46-54页
    3.3 结论第54-55页
4 夺取反应H+CD_4→HD+CD_3的立体动力学研究第55-63页
    4.1 反应体系势能面第55-57页
    4.2 结果与讨论第57-62页
    4.3 结论第62-63页
5 O(~3P)+CH_4→H+OCH_3交换反应的立体动力学研究第63-72页
    5.1 反应体系势能面第63-64页
    5.2 结果与讨论第64-71页
    5.3 结论第71-72页
6 CSDM方法对D~++H_2(v,j=0)反应的非绝热立体动力学研究第72-83页
    6.1 反应体系势能面和轨线计算第73页
    6.2 结果与讨论第73-82页
    6.3 结论第82-83页
7 非绝热反应Na(3s)+H_2→NaH(X~1∑~+)+H的立体动力学研究第83-91页
    7.1 反应体系势能面应用第84-86页
    7.2 结果与讨论第86-90页
    7.3 结论第90-91页
8 结论与展望第91-95页
    8.1 结论第91-92页
    8.2 创新点第92-93页
    8.3 展望第93-95页
参考文献第95-10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第106-107页
致谢第107-108页
作者简介第108页

论文共10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B位离子掺杂钙钛矿型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研究
下一篇:激光控制超冷原子转变为超冷分子与磁Feshbach共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