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一)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二) 论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三)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思路和方法 | 第13-14页 |
(四) 论文的研究现状与创新点 | 第14-16页 |
第二章 “龙兴讲寺”群体建筑装饰艺术与数字媒体艺术 | 第16-28页 |
(一) “龙兴讲寺”群体建筑装饰艺术的历史 | 第16-20页 |
(二) “龙兴讲寺”群体建筑装饰艺术的分类 | 第20-24页 |
(三) 数字媒体艺术的定义 | 第24-25页 |
(四) 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历史 | 第25-26页 |
(五) 数字媒体艺术的表现形式 | 第26-28页 |
第三章 群体建筑装饰艺术数字化传播的可行性探究 | 第28-34页 |
(一)“龙兴讲寺”群体建筑装饰艺术的保护传播 | 第28-29页 |
(二) 其他群体建筑的装饰艺术的保护传播 | 第29-30页 |
(三) 传统艺术在数字媒体上传播形式的可行探究 | 第30-34页 |
第四章 “龙兴讲寺”群体建筑装饰艺术在数字媒体上的传播与保护 | 第34-43页 |
(一) 动态式的表现传播“龙兴讲寺”群体建筑的装饰艺术 | 第34-36页 |
(二) 静态式的表现“龙兴讲寺”群体建筑的装饰艺术 | 第36-39页 |
(三) 交互式表现传播“龙兴讲寺”群体建筑的装饰艺术 | 第39-43页 |
第五章 数字化装饰艺术的保护及未来展望 | 第43-50页 |
(一) 装饰艺术保护的数字手段 | 第43-46页 |
(二) 数字化艺术保护发展的未来展望 | 第46-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附录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