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号说明 | 第5-10页 |
中文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7页 |
1 前言 | 第18-38页 |
1.1 猪蓝耳病的相关研究进展 | 第18-21页 |
1.1.1 猪对PRRSV感染存在抗性差异 | 第18-19页 |
1.1.2 USP18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1.3 Mx1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20-21页 |
1.2 猪圆环病毒的研究进展 | 第21-33页 |
1.2.1 猪圆环病毒基因组和分类 | 第22-23页 |
1.2.2 猪圆环病毒的起源和演化 | 第23-24页 |
1.2.3 猪圆环病毒的流行现状 | 第24-27页 |
1.2.4 临床疾病 | 第27-29页 |
1.2.5 PCV2发病机制 | 第29-32页 |
1.2.6 在PCV2发病机制中细胞因子的作用 | 第32-33页 |
1.3 RNA-seq技术 | 第33-35页 |
1.4 SERPINA1基因的研究现状 | 第35-36页 |
1.5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36-38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8-69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38-42页 |
2.1.1 试验动物及攻毒 | 第38页 |
2.1.2 样品采集 | 第38页 |
2.1.3 毒株 | 第38页 |
2.1.4 菌株及载体 | 第38页 |
2.1.5 主要实验仪器和设备 | 第38-39页 |
2.1.6 主要试剂和试剂盒及来源 | 第39-40页 |
2.1.7 常用试剂的配制 | 第40-41页 |
2.1.8 主要数据库和生物学软件 | 第41-4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42-69页 |
2.2.1 猪基因组DNA的提取 | 第42页 |
2.2.2 总RNA的提取及检测 | 第42-44页 |
2.2.3 质粒DNA的提取(Tiangen试剂盒) | 第44页 |
2.2.4 凝胶回收PCR产物 | 第44-45页 |
2.2.5 USP18和Mx1基因 5'调控区分析 | 第45-52页 |
2.2.6 猪对PCV2感染的生物学反应 | 第52-61页 |
2.2.7 RNA-seq分析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 | 第61-69页 |
2.2.8 统计分析 | 第69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69-104页 |
3.1 USP18基因 5'调控区多态性分析 | 第69-73页 |
3.1.1 大蒲莲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启动子活性比较 | 第69-70页 |
3.1.2 USP18基因启动子删除载体双荧光素酶活性分析 | 第70-71页 |
3.1.3 USP18基因启动子区突变对PRRSV感染的影响 | 第71-72页 |
3.1.4 不同品种中G–1533A位点的多态性分析 | 第72-73页 |
3.2 Mx1基因 5'调控区多态分析 | 第73-76页 |
3.2.1 Mx1基因 5'调控区扩增及载体构建 | 第73-74页 |
3.2.2 Mx1基因启动子区删除载体荧光素酶活性比较 | 第74-75页 |
3.2.3 PRRSV感染对Mx1基因不同载体启动子活性影响 | 第75页 |
3.2.4 不同猪种中?547位点多态性的群体检测 | 第75-76页 |
3.3 不同品种猪对PCV2感染的生物学反应 | 第76-87页 |
3.3.1 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对感染PCV2后的临床症状比较 | 第76-77页 |
3.3.2 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体温体重变化 | 第77-78页 |
3.3.3 剖检病变 | 第78-79页 |
3.3.4 PCV2感染 35d时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肺脏和脾脏的病理变化 | 第79-80页 |
3.3.5 PCV2感染对免疫球蛋白IgG的影响 | 第80-82页 |
3.3.6 PCR测定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血清中PCV2病毒的含量 | 第82-83页 |
3.3.7 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感染PCV2后血清中病毒拷贝数变化 | 第83-85页 |
3.3.8 PCV2感染不同时期猪细胞因子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 | 第85-87页 |
3.4 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肺组织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87-104页 |
3.4.1 总RNA质量检测 | 第87-88页 |
3.4.2 表达谱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8-94页 |
3.4.3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 | 第94-96页 |
3.4.4 差异表达基因的GO功能注释结果 | 第96-99页 |
3.4.5 差异基因KEGG分析 | 第99-101页 |
3.4.6 差异表达基因的定量PCR检测 | 第101-104页 |
4 讨论 | 第104-111页 |
4.1 与PRRSV抗性相关的两个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 第104-106页 |
4.1.1 USP18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 第104-105页 |
4.1.2 Mx1基因启动子区多态性分析 | 第105-106页 |
4.2 莱芜猪和大长杂交商品猪对PCV2感染的临床症状 | 第106-107页 |
4.3 PCV2感染后血清中细胞因子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 | 第107-109页 |
4.4 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与鉴定 | 第109-111页 |
5 结论 | 第111-112页 |
参考 文献 | 第112-126页 |
致谢 | 第126-127页 |
附录 | 第127-129页 |
博士期间发表论文和专利情况 | 第129-13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