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性之语--崔岫闻艺术特征与理念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绪论 | 第9-12页 |
| 1.研究缘起 | 第9页 |
| 2.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9-11页 |
| 3.研究意义与启示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自性缘起 | 第12-18页 |
| 1、与自性有关理论 | 第12-15页 |
| 1.1 现代科学对人类自性的探索 | 第12页 |
| 1.2 荣格心理学对自性的阐释 | 第12-13页 |
| 1.3 佛学禅宗对自性的讨论 | 第13-14页 |
| 1.4 自性的特质 | 第14-15页 |
| 2、崔岫闻“自性”理念的立论依据 | 第15-18页 |
| 2.1 本能真实的呈现 | 第15页 |
| 2.2 形而上对本体的直接观看 | 第15-16页 |
| 2.3 非他性 | 第16-17页 |
| 2.4 去社会属性 | 第17-18页 |
| 第二章 崔岫闻艺术创作历程的阶段性特征 | 第18-37页 |
| 1、生理空间的探索(1996 -1999年) | 第18-22页 |
| 1.1 主观意识的基本呈现 | 第19-20页 |
| 1.2 生理层面个性化体验 | 第20-21页 |
| 1.3 性别本能 | 第21-22页 |
| 2、社会空间的展现(1999——2010年) | 第22-32页 |
| 2.1 女人的束缚与自由 | 第22-24页 |
| 2.2 成年女人被消费 | 第24-25页 |
| 2.3 摄影观察转变为图像符号 | 第25-30页 |
| 2.4 未成年女孩被伤害 | 第30-32页 |
| 3、精神空间的生成(2010-2012年) | 第32-37页 |
| 3.1 由女性问题转向普世意义 | 第32-34页 |
| 3.2 剥离性别因素 | 第34-37页 |
| 第三章 自性理念与视觉呈现 | 第37-50页 |
| 1、开显自性 | 第37-41页 |
| 1.1 摆脱常识的依赖,游离社会形态的局限 | 第37-38页 |
| 1.2 超验与现实的互联 | 第38-39页 |
| 1.3 寻找个体身份认同 | 第39-41页 |
| 1.4 生命的不断觉悟 | 第41页 |
| 2、明心见性 | 第41-50页 |
| 2.1 强调思想的视觉呈现 | 第42-43页 |
| 2.2 抽象概念的可视化表达 | 第43-45页 |
| 2.3 还原艺术的自然属性 | 第45-46页 |
| 2.4 探寻真理 | 第46-50页 |
| 第四章 与见性有关的实际 | 第50-52页 |
| 1、注重个性化生命体验 | 第50页 |
| 2、学思并重,识自本心 | 第50-52页 |
| 结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 致谢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