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历史街区的保护与活化性改造--以济南芙蓉街区为例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绪论第8-12页
    研究背景第8页
    研究价值第8-9页
    研究创新点第9-10页
    研究方法及框架第10-12页
第1章 芙蓉街区保护与活化性改造的理论阐述第12-19页
    1.1 何为历史街区第12页
        1.1.1 首次“历史街区”概念的提出第12页
        1.1.2 我国“历史街区”概念的提出第12页
    1.2 国内外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现状第12-15页
        1.2.1 北京什刹海旧城更新的探索第12-13页
        1.2.2 佛罗伦萨古城区的空间演变第13-15页
    1.3 何为街区的活化性发展第15页
        1.3.1 街区的活化性发展的概念第15页
        1.3.2 芙蓉街区活化性发展的意义第15页
    1.4 芙蓉街区活化性改造分析第15-19页
        1.4.1 芙蓉街区现状分析第15-18页
        1.4.2 芙蓉街区活化性改造的难点第18-19页
第2章 芙蓉街区保护和活化性改造的模式第19-24页
    2.1 节点式改造模式第19-21页
        2.1.1 大规模与节点式改造模式的对比第19-20页
        2.1.2 节点式改造模式的必要性第20-21页
    2.2 多主体参与运作模式第21-22页
        2.2.1 传统与多主体参与运作模式的对比第21-22页
        2.2.2 多主体参与运作模式的必要性第22页
    2.3 软性生长发展模式第22-24页
        2.3.1 软性生长发展模式的内容第22页
        2.3.2 软性生长发展模式的阶段第22-24页
第3章 芙蓉街区改造研究的应用第24-38页
    3.1 芙蓉街区业态功能的选择第25-33页
        3.1.1 原有产业的保留第25-27页
        3.1.2 文化业态的引进第27-31页
        3.1.3 新型业态的引进第31-33页
    3.2 芙蓉街区公共空间的改造第33页
        3.2.1 传统公共空间的改造第33页
        3.2.2 创造新的公共空间第33页
    3.3 建筑改造的分级分类第33-35页
        3.3.1 对于历史保护建筑第33-35页
        3.3.2 对于重要的风貌节点第35页
        3.3.3 对于普通改造对象第35页
    3.4 芙蓉街区的品牌形象的创造第35-38页
        3.4.1 品牌LOGO形象第35-36页
        3.4.2 芙蓉街区导视系统第36-38页
第4章 对于芙蓉街区保护与改造的反思和感悟第38-40页
    4.1 芙蓉街区改造的创新与反思第38-39页
    4.2 芙蓉街区改造感悟及启发第39页
    4.3 对于芙蓉街区的展望第39-40页
注释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学术成果第43-4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部分学术作品第44-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浅析油画表现中的朦胧美
下一篇:鲁南石砌民居再利用研究--以莒县柏庄民宿设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