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1 绪论 | 第12-22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13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19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3 已有研究总结 | 第19页 |
1.3 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19-20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0-22页 |
2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2-28页 |
2.1 农村金融理论概述 | 第22-24页 |
2.1.1 农村金融的内涵 | 第22页 |
2.1.2 农村金融发展理论 | 第22-24页 |
2.2 互联网金融理论概述 | 第24-27页 |
2.2.1 互联网金融的内涵 | 第24页 |
2.2.2 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24-27页 |
2.3 金融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 | 第27-28页 |
3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现状 | 第28-42页 |
3.1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困境 | 第28-37页 |
3.1.1 农村金融服务的基础条件薄弱 | 第28-29页 |
3.1.2 农村金融市场的信息渠道存在缺陷 | 第29-30页 |
3.1.3 农村金融产品仍存在单一化现象 | 第30-31页 |
3.1.4 农村金融借贷双方均处于“两难” | 第31-34页 |
3.1.5 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方向存在偏差 | 第34-36页 |
3.1.6 多层次金融机构没有形成支农合力 | 第36-37页 |
3.2 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缓慢的原因分析 | 第37-42页 |
3.2.1 基础设施原因 | 第37-38页 |
3.2.2 市场原因 | 第38-39页 |
3.2.3 政策原因 | 第39-42页 |
4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应用现状 | 第42-52页 |
4.1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应用中的优势 | 第42-43页 |
4.1.1 改善农村金融基础条件,拓宽农村融资渠道 | 第42页 |
4.1.2 缓解信息不对称、优化农村信贷配给 | 第42-43页 |
4.1.3 降低农村金融成本、提升农村金融机构绩效 | 第43页 |
4.1.4 改善农村信用环境、健全风险分担机制 | 第43页 |
4.2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中的应用模式 | 第43-47页 |
4.2.1 综合电商渠道下沉 | 第44-46页 |
4.2.2 农业龙头企业打造农业、金融一体化生态圈 | 第46-47页 |
4.2.3 大型P2P平台与农业供应链对接 | 第47页 |
4.2.4 传统金融机构打造“互联网+农村金融”发展新路径 | 第47页 |
4.3 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47-52页 |
4.3.1 金融风险控制难度较大 | 第48页 |
4.3.2 相对偏高的不良贷款率 | 第48-49页 |
4.3.3 存在政策监管风险 | 第49-50页 |
4.3.4 基础条件建设尚有待提升 | 第50页 |
4.3.5 用户使用习惯需要培养 | 第50-52页 |
5 完善互联网金融在农村金融发展应用中的对策建议 | 第52-57页 |
5.1 尽快出台规范互联网金融发展的法律法规 | 第52页 |
5.2 建立统一有序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体系 | 第52-53页 |
5.3 推动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机构协同创新,错位竞争 | 第53页 |
5.4 推进互联网金融和农业产业跨界融合 | 第53-54页 |
5.5 以大数据为基础建立健全互联网征信体系 | 第54页 |
5.6 积极进行创新试点探索 | 第54-57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6.1 结论 | 第57-58页 |
6.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作者简介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