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引言 | 第9页 |
1.2 稀土资源概况 | 第9-11页 |
1.3 稀土矿物典型分解工艺方法概述 | 第11-17页 |
1.3.1 包头混合稀土矿物的冶炼分离工艺 | 第12-15页 |
1.3.2 氟碳铈矿分解处理工艺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4 稀土元素分离提取方法 | 第17-18页 |
1.4.1 化学沉淀法 | 第17-18页 |
1.4.2 溶剂萃取法 | 第18页 |
1.4.3 离子交换法 | 第18页 |
1.5 稀土元素的应用概述 | 第18-20页 |
1.5.1 稀土催化剂及其应用 | 第19页 |
1.5.2 稀土抛光粉及其应用 | 第19-20页 |
1.5.3 稀土磁性材料及其应用 | 第20页 |
1.6 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1.6.1 选题依据 | 第20-21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实验原料、设备及分析测试方法 | 第22-26页 |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 第22-23页 |
2.1.1 实验原料 | 第22-23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23页 |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 第23-24页 |
2.3 分析测试方法 | 第24-26页 |
2.3.1 TG-DTA热分析 | 第24页 |
2.3.2 氟离子选择电极法 | 第24页 |
2.3.3 X射线衍射分析 | 第24-25页 |
2.3.4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3.5 扫描电镜(SEM) | 第25页 |
2.3.6 EPMA分析 | 第25-26页 |
第三章 氟碳铈矿焙烧分解新工艺研究 | 第26-41页 |
3.1 引言 | 第2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26-28页 |
3.2.1 实验原理 | 第26-27页 |
3.2.2 实验步骤 | 第27-28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28-39页 |
3.3.1 氟碳铈矿的焙烧分解过程研究 | 第28-33页 |
3.3.2 焙烧熟矿水洗过程研究 | 第33-36页 |
3.3.3 盐酸浸取过程研究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四章 沉淀法分离稀土并制备稀土氧化物 | 第41-67页 |
4.1 引言 | 第41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1-42页 |
4.2.1 实验原理 | 第41-42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2-56页 |
4.3.1 氨水沉淀分离稀土元素 | 第42-47页 |
4.3.2 草酸沉淀分离稀土元素 | 第47-52页 |
4.3.3 碳酸氢铵沉淀分离稀土元素 | 第52-56页 |
4.4 三种沉淀剂分离稀土元素的对比分析 | 第56-59页 |
4.4.1 不同沉淀剂得到的稀土沉淀前躯体物相及成分分析 | 第57-58页 |
4.4.2 不同沉淀剂对稀土回收率及稀土品位的影响 | 第58-59页 |
4.5 稀土沉淀前驱体的表征及分析 | 第59-65页 |
4.5.1 稀土沉淀前驱体的热分析 | 第59-61页 |
4.5.2 稀土沉淀前驱体焙烧分解后的物相分析 | 第61-62页 |
4.5.3 不同沉淀剂得到的稀土氧化物成分分析 | 第62-63页 |
4.5.4 不同沉淀剂得到的稀土氧化物形貌表征 | 第63-64页 |
4.5.5 不同沉淀剂得到的稀土氧化物激光粒度 | 第64-65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5-67页 |
结论 | 第67-68页 |
存在的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