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缩略语 | 第14-1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4页 |
1.1 论文研究背景 | 第16-20页 |
1.1.1 可见光通信技术简介 | 第16-17页 |
1.1.2 可见光通信中OFDM技术概述 | 第17-19页 |
1.1.3 OFDM同步技术研究现状 | 第19-20页 |
1.2 本文的工作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0-24页 |
1.2.1 本文工作与前人工作的联系 | 第20-21页 |
1.2.2 论文内容提要 | 第21-24页 |
第2章 基于数据辅助的符号同步算法研究 | 第24-48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可见光系统OFDM方案 | 第25-30页 |
2.2.1 OFDM原理 | 第25-28页 |
2.2.2 OFDM系统收发机结构 | 第28-30页 |
2.2.3 DCO-OFDM方案 | 第30页 |
2.3 符号定时误差影响分析 | 第30-34页 |
2.3.1 符号定时四种情况 | 第30-33页 |
2.3.2 仿真与分析 | 第33-34页 |
2.4 基于接收序列自相关的定时同步算法 | 第34-39页 |
2.4.1 Schmidl&Cox算法 | 第34-36页 |
2.4.2 Minn算法 | 第36-38页 |
2.4.3 Park算法 | 第38-39页 |
2.5 基于本地序列互相关的定时同步算法 | 第39-43页 |
2.5.1 单周期序列互相关 | 第39-41页 |
2.5.2 改进的多周期序列互相关 | 第41-43页 |
2.6 仿真与分析 | 第43-45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45-48页 |
第3章 基于循环前缀的符号同步算法研究 | 第48-58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基于CP的ML算法 | 第48-50页 |
3.3 基于HCA-CP的符号同步算法 | 第50-54页 |
3.3.1 基于HCA-CP的OFDM符号结构 | 第50页 |
3.3.2 基于HCA-CP的符号同步算法原理 | 第50-52页 |
3.3.3 性能理论分析 | 第52-54页 |
3.4 基于HCA-CP的符号同步算法实现步骤 | 第54-55页 |
3.5 仿真与分析 | 第55-5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4章 可见光OFDM系统采样时钟同步算法研究 | 第58-74页 |
4.1 引言 | 第58-59页 |
4.2 采样时钟同步偏差分析 | 第59-67页 |
4.2.1 起始定时偏差 | 第61-62页 |
4.2.2 采样频率偏差 | 第62-63页 |
4.2.3 采样时钟偏差对接收信号的影响 | 第63-67页 |
4.3 基于导频的LS采样时钟同步算法 | 第67-70页 |
4.3.1 采样时钟偏差数学模型 | 第67页 |
4.3.2 基于导频的LS算法 | 第67-68页 |
4.3.3 两种不同导频插入方式下LS算法采样时钟同步算法比较 | 第68-70页 |
4.4 改进的基于导频的采样时钟同步算法 | 第70-71页 |
4.5 仿真与分析 | 第71-7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第5章 可见光OFDM系统采样时钟同步FPGA实现 | 第74-84页 |
5.1 引言 | 第74-75页 |
5.2 浮点程序转化定点程序 | 第75-77页 |
5.3 采样时钟同步FPGA实现 | 第77-80页 |
5.3.1 导频提取与数据缓存 | 第78页 |
5.3.2 旋转角度计算 | 第78-79页 |
5.3.3 采样时钟偏差估计 | 第79页 |
5.3.4 采样时钟频偏补偿 | 第79-80页 |
5.4 仿真与分析 | 第80-8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4-86页 |
6.1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4-85页 |
6.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