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盆地深层天然气层测井评价方法与技术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3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0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0-12页 |
第二章 地质概况 | 第12-30页 |
2.1 构造带地质特征 | 第12页 |
2.2 构造特征 | 第12页 |
2.3 沉积特征 | 第12-13页 |
2.4 储层岩性特征 | 第13-20页 |
2.5 储层孔隙结构 | 第20-25页 |
2.6 储层物性特征 | 第25-28页 |
2.7 油气显示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深层天然气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0-36页 |
3.1 气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0-31页 |
3.2 水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1-32页 |
3.3 干层测井响应特征 | 第32-33页 |
3.4 储层类型测井划分标准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岩电实验分析 | 第36-43页 |
4.1 地层因素测量 | 第36-41页 |
4.2 电阻率增大率测量 | 第41-43页 |
第五章 测井评价方法 | 第43-57页 |
5.1 岩性测井评价 | 第43-50页 |
5.2 孔隙结构测井分析 | 第50-52页 |
5.3 有效储层划分 | 第52-54页 |
5.4 不同地区储层类型划分 | 第54-57页 |
第六章 砂砾岩储层天然气测井评价方法 | 第57-90页 |
6.1 岩心归位 | 第57-61页 |
6.2 孔隙度计算模型 | 第61-69页 |
6.3 渗透率计算 | 第69-71页 |
6.4 气层识别方法研究 | 第71-80页 |
6.5 含气饱和度计算 | 第80-89页 |
6.6 气层测井评价标准 | 第89-90页 |
第七章 结论及认识 | 第90-91页 |
致谢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5页 |
个人简介 | 第95-9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