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目录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8页 |
1.2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应用与结构 | 第8-10页 |
1.3 课题简介 | 第10-12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结构 | 第12-14页 |
第2章 软件模块的总体设计 | 第14-21页 |
2.1 信号处理流程 | 第14-15页 |
2.2 运算量的估计与芯片选择 | 第15-20页 |
2.2.1 运算量估计 | 第15-16页 |
2.2.2 一次处理的信号长度的选择 | 第16-18页 |
2.2.3 芯片的选择 | 第18-20页 |
2.3 本章小节 | 第20-21页 |
第3章 中频数字信号处理 | 第21-31页 |
3.1 正交数字下变频理论 | 第21-23页 |
3.1.1 信号的解析表示 | 第21页 |
3.1.2 带通信号复数下变频 | 第21-23页 |
3.1.3 监测接收机的下变频处理 | 第23页 |
3.2 数字下变频在DSP上的实现 | 第23-28页 |
3.2.1 信号源的模拟 | 第23-24页 |
3.2.2 正交分解的实现 | 第24-25页 |
3.2.3 滤波器的设计及实现 | 第25-28页 |
3.3 结论及分析 | 第28-30页 |
3.4 本章小节 | 第30-31页 |
第4章 基带数字信号处理 | 第31-56页 |
4.1 离散信号谱估计 | 第31-37页 |
4.1.1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 第31-34页 |
4.1.2 FFT的DSP实现 | 第34-37页 |
4.1.3 结论及分析 | 第37页 |
4.2 目标信道的提取 | 第37-38页 |
4.3 参数提取及调制方式的识别 | 第38-49页 |
4.3.1 特征参数的提取 | 第39页 |
4.3.2 调制方式的识别 | 第39-45页 |
4.3.3 参数提取和调制方式识别的DSP实现 | 第45-48页 |
4.3.4 结论及分析 | 第48-49页 |
4.4 解调及监听 | 第49-55页 |
4.4.1 载波提取 | 第49-50页 |
4.4.2 其他重要参数的估计 | 第50-51页 |
4.4.3 信号解调 | 第51-55页 |
4.5 本章小节 | 第55-56页 |
第5章 多DSP系统的信号处理 | 第56-64页 |
5.1 多DSP连接的两种形式 | 第56页 |
5.2 TigerSHARC系统连接的紧耦合与松耦合方式 | 第56-58页 |
5.3 多DSP系统的工程文件设计 | 第58-60页 |
5.4 TigerSHARC系统程序优化 | 第60-63页 |
5.4.1 存储器配置的优化 | 第60页 |
5.4.2 数据的组织 | 第60-61页 |
5.4.3 汇编指令的优化 | 第61-62页 |
5.4.4 C程序的优化 | 第62页 |
5.4.5 优化后的结果 | 第62-63页 |
5.5 本章小节 | 第63-64页 |
第6章 硬件仿真EMULATION | 第64-68页 |
6.1 多DSP的引导方式 | 第64-65页 |
6.2 多DSP引导的实现 | 第65-67页 |
6.2.1 引导程序在FLASH中的存放 | 第65页 |
6.2.2 TigerSHARC加载核的编写 | 第65-67页 |
6.3 本章小节 | 第67-68页 |
结论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附录1 | 第72-74页 |
附录2 | 第74-75页 |
附录3 | 第75-7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