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穿插和缠绕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构筑和性能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英文摘要第5-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40页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背景和发展第11-14页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分类第14-21页
     ·团簇或零维骨架化合物第15页
     ·一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5-16页
     ·二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6-17页
     ·三维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7-18页
     ·刚性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8-19页
     ·柔性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19-20页
     ·刚性和柔性混合配体的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第20-21页
   ·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应用前景第21-29页
     ·光学性能第23页
     ·薄膜材料第23-25页
     ·吸附材料第25-26页
     ·磁性材料第26-28页
     ·导电材料第28-29页
     ·非线性光学材料第29页
   ·缠绕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特点第29-33页
     ·缠绕网络的类型第29-32页
     ·一些拓扑术语第32-33页
   ·缠绕金属-有机骨架化合物的特殊性能第33-38页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意义及主要结果第38-40页
     ·本论文的选题目的和意义第38页
     ·主要成果第38-40页
第二章 基于4,4'-氧化二苯甲酸调控的互穿分子聚集体第40-64页
   ·实验部分第41-43页
     ·试剂第41页
     ·仪器第41页
     ·配合物1-9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第41-43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43-45页
   ·结果与讨论第45-62页
     ·{[Cu(oba)(bpp)]·H_20}_n(1)晶体结构第45-48页
     ·配合物1的热稳定性第48-49页
     ·{[Co(oba)(bpp)]·H_2O}_n(2)和{[Ni(oba)(bpp)]·H_20}_n(3)晶体结构第49页
     ·{[Cu(oba)(bpe)]·H_20}_n(4)和{[Co(oba)(bpe)]·H_20}_n(5)晶体结构第49-54页
     ·{[Cu(oba)(bpe)]·H_20}_n(4)的荧光第54页
     ·{[Mn(oba)(bpe)]·H_20}_n(6)的晶体结构第54-56页
     ·{[Cd(oba)(N_3)]}_n(7)和{[Cu(oba)(N_3)]}_n(8)的晶体结构第56-58页
     ·{[Zn(oba)(N_5)·2H_20]}_n(9)的晶体结构第58-59页
     ·聚合物1-9结构的比较第59-60页
     ·聚合物6的热稳定性和吸附第60-61页
     ·聚合物7和9的荧光分析第61-62页
   ·小结第62-64页
第三章 羟基多元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和表征第64-95页
   ·实验部分第65-68页
     ·试剂第65-66页
     ·仪器第66页
     ·配合物10-18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第66-68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68页
   ·结果与讨论第68-93页
     ·{[Cu(Hmal)(bpp)·6H_20]}_n(10)晶体结构第68-72页
     ·{[Cu(Hmal)(bpa)]·2.5H_20}_n(11)晶体结构第72-73页
     ·{[Co(Hmal)(bpe)(H_20)_2]·(0.5bpe)(H_20)}_n(12)晶体结构第73-75页
     ·{[Cu_3(H_2tar)(tar)(H_20)(bpa)]·3H_20}n(13)晶体结构第75-77页
     ·[Na_3KCu_5(tar)_2(Htar)_2(H_20)7]_n(14)晶体结构第77-81页
     ·{[Cu(H_2tar)(2,2'-bipy)]·5H_20)_n(15)晶体结构第81-83页
     ·[Fe_2(cit)_2(H_20)_2](H_2bpa)(16)和[Fe_2(cit)_2(H_20)_2](H_2bpe)(17)晶体结构第83-85页
     ·[Fe_4(cit)_4(H_20)_4](H_2bpp)_2.H_2O(18)晶体结构第85-87页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87-89页
     ·配合物的磁学性质第89-93页
   ·小结第93-95页
第四章 含咪唑[4,5-f][1,10]邻二氮杂菲的配合物合成和性质研究第95-123页
   ·实验部分第97-100页
     ·试剂第97-98页
     ·仪器第98页
     ·配合物19-33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第98-100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100页
   ·结果与讨论第100-121页
     ·[Ni(IP)(H_20)_4]·(2H_20)(S0_4)}(19)晶体结构第100-104页
     ·{[M(IP)(μ_2-SO_4)(H_20)_2](M=Zn 20,and M=Mn 21)晶体结构第104-105页
     ·{[M_2(IP)_2(μ_2-S0_4)_2(H_20)_4]·2H_20}(M=Zn 22,M=Co 23)晶体结构第105-107页
     ·{[Mn_2(IP)(μ_2-SO_4)]·(6.5H_20)(sdba)}(24)晶体结构第107-108页
     ·{[Mn(IP)_2(H_20)_2][Mn(pydc)_2((H_20)_2])·(4H_20)(25)晶体结构第108-109页
     ·{[Mn(IP)(fum)(H_20)]·H_2O}(26)晶体结构第109-111页
     ·{[M_2(IP)_2(fum)_2]·8H_20}(M=Cd 27,and M=Zn 28)晶体结构第111-112页
     ·{[M_2(IP)_2(bptc)(H_20)_2]·(xH_20)}(M=Cd 29,M=Zn 30)晶体结构第112-114页
     ·{[M_2(IP)(BDC)(H_20)_2]·(xH_20)}(M=Cd 31,Mn 30,Zn 33)晶体结构第114-117页
     ·配合物19-33结构比较和分析第117-118页
     ·配合物的热稳定性第118-119页
     ·配合物的荧光第119-120页
     ·IP配体荧光计算第120-121页
   ·小结第121-123页
第五章 1,3-双(4-羧基-苯氧基)丙烷构筑的新型穿插聚合物第123-134页
   ·实验部分第124-125页
     ·试剂第124页
     ·仪器第124页
     ·配合物34-35的合成和结构表征第124-125页
     ·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第125页
   ·结果与讨论第125-133页
     ·{[M_2(bcp)_2(bpp)_2(H_2O)_2]}_n(M=Cu(34),M=Co(35))晶体结构第125-128页
     ·{[Co_2(bcp)_2(bpp)]·2CH_30H]}_n(36)晶体结构第128-131页
     ·聚合物34和36的热稳定性第131-133页
   ·小结第133-134页
论文结论和创新点第134-137页
参考文献第137-177页
附录第177-178页
作者简介第17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78-183页
致谢第183-184页

论文共1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分钟整体蛋白液相色谱法的建立
下一篇:5-硝基间苯二甲酸稀土配合物的制备、结构和热力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