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目录 | 第5-7页 |
第1章 引言 | 第7-10页 |
1.1 概述 | 第7-8页 |
1.2 我国电信运营商网络技术选择及城域网结构划分 | 第8-10页 |
1.2.1 电信运营商网络技术的选择 | 第8页 |
1.2.2 城域网结构划分及需要注意的内容 | 第8-10页 |
第2章 PTN、OTN 与其它网络技术相比较以及两者联合组网的优越性 | 第10-25页 |
2.1 PTN 与 OTN 技术简析 | 第10-12页 |
2.1.1 PTN 技术特点及优势 | 第10-11页 |
2.1.2 OTN 技术特点及优势 | 第11-12页 |
2.2 其它传输技术介绍及特点 | 第12-16页 |
2.2.1 ATM 技术特点 | 第12-13页 |
2.2.2 SDH 技术特点 | 第13页 |
2.2.3 MSTP 技术特点 | 第13-14页 |
2.2.4 WDM 技术特点 | 第14-15页 |
2.2.5 ATM、SDH、MSTP、WDM 技术的弊端 | 第15-16页 |
2.3 PTN+OTN 组网策略探讨 | 第16-22页 |
2.3.1 独立组网 | 第16-18页 |
2.3.2 叠加组网 | 第18-19页 |
2.3.3 联合组网 | 第19-21页 |
2.3.4 三种组网方式对比 | 第21-22页 |
2.4 PTN+OTN 联合组网中应考虑的一些问题 | 第22-25页 |
2.4.1 设备之间的互通性问题 | 第22-23页 |
2.4.2 精确时间同步问题 | 第23页 |
2.4.3 保护问题 | 第23页 |
2.4.4 接口问题 | 第23-24页 |
2.4.5 网管问题 | 第24页 |
2.4.6 网络维护问题 | 第24-25页 |
第3章 PTN+ OTN 联合组网工程实例的方案及选型 | 第25-40页 |
3.1 工程建设背景 | 第25页 |
3.2 工程方案 | 第25-28页 |
3.2.1 工程组网方案的选择比较 | 第25-26页 |
3.2.2 方案设计 | 第26-28页 |
3.3 设备系统选择介绍 | 第28-40页 |
3.3.1 华为 OSN8800 设备 | 第28-34页 |
3.3.2 华为 PTN3900 设备 | 第34-39页 |
3.3.3 华为其它 PTN 产品族联合组网 | 第39-40页 |
第4章 PTN+ OTN 联合组网工程实例的系统及指标 | 第40-48页 |
4.1 局站通信系统 | 第40-41页 |
4.1.1 通信系统 | 第40页 |
4.1.2 波分及配套设备 | 第40页 |
4.1.3 局内配线光/电缆的选用 | 第40-41页 |
4.2 辅助系统 | 第41-43页 |
4.2.1 同步方式 | 第41页 |
4.2.2 网管系统 | 第41-42页 |
4.2.3 公务系统 | 第42-43页 |
4.3 电源、告警及地线系统的连接 | 第43-44页 |
4.3.1 直流供电系统及告警方式 | 第43页 |
4.3.2 保护接地系统 | 第43-44页 |
4.4 传输指标核算 | 第44-46页 |
4.4.1 光传输系统指标核算 | 第44页 |
4.4.2 WDM 复用段色散限制中继段核算 | 第44-45页 |
4.4.3 OSNR 的指标核算 | 第45-46页 |
4.5 方案取得的成果 | 第46-48页 |
4.5.1 方案的成果 | 第46页 |
4.5.2 方案的创新点 | 第46-48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8-50页 |
5.1 结论 | 第48页 |
5.2 进一步工作的方向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