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论民事诉讼中的陷阱取证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引言第12页
一、 民事诉讼陷阱取证问题的由来第12-15页
    (一) 案例介绍第12-14页
    (二) 案例评析第14-15页
二、 民事陷阱证据的可采性分析第15-23页
    (一) 民事陷阱证据可采性概述第15-17页
    (二) 陷阱取证引发的价值冲突与选择第17-21页
        1. 查明真相与保障人权第17-18页
        2. 公共利益与个体利益第18-19页
        3. 陷阱取证与公平正义原则第19-20页
        4. 陷阱取证与诚实信用原则第20-21页
    (三) 具有可采性陷阱证据的范围第21-23页
三、 民事诉讼领域适用陷阱取 证的合理性第23-26页
    (一) 当事人证据收集所面临的困境第23页
    (二) 知识产权诉讼取证的特点第23-24页
    (三) 陷阱取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第24-26页
四、 陷阱取证与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第26-30页
    (一) 我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立法现状第26-27页
    (二) 外国民事诉讼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之考察第27-28页
    (三) 陷阱取证对构建我国民事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启示第28-30页
        1. 绝对排除当事人以“重大违法”行为取得的证据,肯定以“轻微违法”行为获取的证据第28-29页
        2. 明确规定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例外情况第29-30页
五、 我国民事陷阱取证之制度设计第30-36页
    (一) 立法路径第30-34页
        1. 在立法上明确界定陷阱证据的定义和表现形式第30-31页
        2. 在陷阱证据证明力方面设立补强证据规则第31-32页
        3. 完善当事人取证保障措施第32-34页
    (二) 司法路径第34-36页
        1. 合理规范法官自由裁量权第34页
        2. 以判例形式统一法官裁判标准第34-35页
        3. 设立证据排除的异议程序第35-36页
六、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一) 著作类第37页
    (二) 论文类第37-38页
    (三) 其他类第38-39页
致谢第39页

论文共3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上访维权威胁地方政府行为的刑法分析--张某威胁镇政府案的定性探讨
下一篇:我国企业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的完善--以渤海湾漏油事件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