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6页 |
1.1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的理论与技术 | 第10-14页 |
1.1.1 概述 | 第10页 |
1.1.2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概况 | 第10-11页 |
1.1.3 废水厌氧生物处理中的微生物群落及其功能作用 | 第11-14页 |
1.2 同型产乙酸菌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1页 |
1.2.1 同型产乙酸菌的定义 | 第14页 |
1.2.2 同型产乙酸菌的发现历程及其代谢途径 | 第14-16页 |
1.2.3 同型产乙酸菌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1.2.4 同型产乙酸菌的生理生态复杂性 | 第17-21页 |
1.3 同型产乙酸菌在厌氧系统中的作用与探讨 | 第21-23页 |
1.4 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1.4.1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23-24页 |
1.4.2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24-26页 |
第2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35页 |
2.1 实验装置 | 第26-27页 |
2.1.1 厌氧培养基的配置装置 | 第26页 |
2.1.2 同型产乙酸菌的富集和分离 | 第26-27页 |
2.1.3 主要仪器和设备 | 第27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27-28页 |
2.2.1 菌源 | 第27页 |
2.2.2 培养基 | 第27-28页 |
2.3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2.3.1 厌氧培养基的制备 | 第28-29页 |
2.3.2 同型产乙酸菌群的富集培养 | 第29页 |
2.3.3 同型产乙酸菌的分离及纯化 | 第29页 |
2.3.4 分析项目及方法 | 第29-31页 |
2.3.5 微生物的形态学观察 | 第31-33页 |
2.4 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33-35页 |
2.4.1 基因组 DNA 的提取 | 第33页 |
2.4.2 基因组 DNA 的 PCR 过程 | 第33-34页 |
2.4.3 连接与转化 | 第34页 |
2.4.4 阳性克隆的检测 | 第34页 |
2.4.5 测序 | 第34-35页 |
第3章 同型产乙酸菌的富集和分离 | 第35-49页 |
3.1 引言 | 第35-36页 |
3.2 富集培养 | 第36-40页 |
3.2.1 富集培养条件的初步选择 | 第36-37页 |
3.2.2 富集培养方法的确定 | 第37页 |
3.2.3 富集培养的结果 | 第37-40页 |
3.3 富集培养条件的优化 | 第40-44页 |
3.3.1 初始 pH 对培养物 A 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41-42页 |
3.3.2 温度对培养物 A 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42-44页 |
3.4 菌株的分离与鉴定 | 第44-47页 |
3.4.1 菌株 CA3 的分离 | 第44-45页 |
3.4.2 菌株 CA3 的形态特征 | 第45-46页 |
3.4.3 基于菌株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分析 | 第46-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4章 菌株 CA3 的生理生态特性 | 第49-59页 |
4.1 菌株 CA3 的生理生化特性 | 第49-53页 |
4.1.1 菌株 CA3 对不同碳源的利用 | 第49-50页 |
4.1.2 氮源对菌株 CA3 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50-53页 |
4.2 温度和初始 PH 对菌株 CA3 生长代谢的影响 | 第53-56页 |
4.2.1 温度的影响 | 第53-55页 |
4.2.2 初始 pH 的影响 | 第55-56页 |
4.3 葡萄糖浓度对菌株 CA3 生长的影响 | 第56-57页 |
4.4 菌株 CA3 的需盐性和耐盐性分析 | 第57-58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5章 菌株 CA3 的增殖代谢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59-69页 |
5.1 菌株 CA3 利用葡萄糖的增殖代谢 | 第59-65页 |
5.1.1 菌株 CA3 利用葡萄糖的生长曲线 | 第59-60页 |
5.1.2 菌株 CA3 对葡萄糖的代谢转化 | 第60-62页 |
5.1.3 菌株 CA3 利用葡萄糖的生长动力学分析 | 第62-65页 |
5.2 菌株 CA3 对 H_2/CO_2的利用情况 | 第65-67页 |
5.2.1 菌株 CA3 利用 H_2/CO_2的生长曲线 | 第65-66页 |
5.2.2 菌株 CA3 对 H_2/CO_2的代谢动力学分析 | 第66-6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7-69页 |
结论 | 第69-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他成果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