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司法制度论文--劳动教养制度论文

我国社区矫正的实践与发展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11页
引言第11-13页
一、社区矫正相关基本理论第13-19页
 (一) 社区矫正的概念第13页
 (二) 社区矫正的基本特征第13-16页
  1. 社区矫正具有惩罚性第13-14页
  2. 社区矫正具有复合性第14-15页
  3. 社区矫正具有轻缓性第15页
  4. 社区矫正具有专门性和社区参与性的特征第15-16页
 (三) 社区矫正的存在意义第16-19页
  1. 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刑罚执行制度第16页
  2. 社区矫正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第16-17页
  3. 社区矫正有利于避免罪犯间“交叉感染”第17页
  4. 社区矫正有利于降低行刑成本,为国家节约行刑资源第17-18页
  5. 有利于社区服刑人员顺利回归社会第18-19页
二、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和模式第19-26页
 (一) 我国社区矫正的发展第19-20页
 (二) 我国社区矫正的几种模式第20-26页
  1. 上海模式第21-23页
  2. 北京模式第23-24页
  3. 江苏模式第24-26页
三、我国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第26-30页
 (一) 社会公众对社区矫正观念认识不足第26页
 (二) 社区矫正执法主体与工作主体不统一第26-27页
 (三) 社区矫正组织机构整体建设水平不高第27页
 (四) 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第27-28页
 (五) 经费保障机制不完善第28-29页
 (六) 各部门之间工作配合衔接不密切第29页
 (七) 各地工作开展不平衡第29-30页
四、我国社区矫正工作的完善对策第30-39页
 (一)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社会认知度第30-31页
 (二) 健全社区矫正制度化立法第31-34页
  1. 确立统一的社区矫正工作机构第31-32页
  2. 明确社会力量参与制度第32页
  3. 实行社区服刑人员分类矫正制度第32-33页
  4. 建立经费保障制度第33-34页
  5. 健全社区矫正的监督制度第34页
 (三) 确定社区矫正执法主体第34-35页
  1. 执法部门职能设置的原因第34-35页
  2. 刑罚一体化的需要第35页
  3. 国际社会的经验第35页
 (四) 加强社区矫正队伍建设第35-37页
  1. 加强专业化、职业化和社会化的三支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建设第35-36页
  2. 建立社区矫正官执法队伍第36页
  3. 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第36页
  4. 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者的综合素质第36-37页
 (五) 加强社区矫正工作衔接配合机制建设第37-38页
  1. 建立审前社会调查制度第37页
  2. 建立判后衔接跟踪制度第37页
  3. 建立公安派出所与司法所经常性工作联系制度第37-38页
 (六) 推动各地社区矫正工作均衡发展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参考文献第40-41页
附录第41-43页
后记第43-4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女性服刑人员思想教育问题研究
下一篇:浅议我国护理保险制度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