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PMIPv6的DMM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0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 论文主要工作 | 第9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9-10页 |
第二章 移动性管理技术概述 | 第10-18页 |
2.1. 网络层移动性管理研究内容 | 第10-11页 |
2.2. 基于主机的全局移动性管理 | 第11-12页 |
2.2.1. 移动IP技术发展历程 | 第11-12页 |
2.2.2. 移动IP技术原理 | 第12页 |
2.3. 基于网络的区域移动性管理 | 第12-15页 |
2.3.1. 代理移动IPv6技术发展历程 | 第12-13页 |
2.3.2. 代理移动IPv6技术简介 | 第13页 |
2.3.3. PMIPv6与MIPv6对比 | 第13-14页 |
2.3.4. 集中式移动性管理潜在的缺陷 | 第14-15页 |
2.4.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技术概述 | 第15-16页 |
2.4.1.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研究进展 | 第15页 |
2.4.2.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优势 | 第15-16页 |
2.5. 移动性管理技术发展前瞻 | 第16-1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三章 基于PMIPv6的DMM系统的设计 | 第18-31页 |
3.1. 分布式移动性管理的需求 | 第18-19页 |
3.2. PMIPv6协议原理 | 第19-21页 |
3.2.1. PMIPv6的主要概念 | 第19-20页 |
3.2.2. PMIPv6协议流程 | 第20-21页 |
3.2.3. PMIPv6的路由机制 | 第21页 |
3.3. DMM系统的设计 | 第21-29页 |
3.3.1. DMM中的功能实体 | 第22-23页 |
3.3.2. DMM工作机制 | 第23-26页 |
3.3.3. DMM消息格式 | 第26-29页 |
3.4. DMM方案分析 | 第29-3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系统实现 | 第31-46页 |
4.1. 软件结构 | 第31-34页 |
4.1.1. OAI PMIPv6的实现机制分析 | 第31-33页 |
4.1.2. DMM系统结构 | 第33-34页 |
4.2. 核心功能实现 | 第34-45页 |
4.2.1. LRCE实现 | 第34-36页 |
4.2.2. eMAG的处理流程 | 第36-42页 |
4.2.3. eLMA的处理流程 | 第42-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DMM方案测试 | 第46-55页 |
5.1. 部署方案研究 | 第46-47页 |
5.1.1. CAPWAP隧道部署方式 | 第46-47页 |
5.1.2. SDN部署方式 | 第47页 |
5.2. 测试环境 | 第47-48页 |
5.3. 软件安装 | 第48-50页 |
5.3.1. 系统环境 | 第48页 |
5.3.2. 软件配置 | 第48-50页 |
5.4. 测试与结果分析 | 第50-55页 |
5.4.1. 测试准备 | 第50-51页 |
5.4.2. MN接入测试 | 第51-53页 |
5.4.3. MN切换测试 | 第53页 |
5.4.4. 切换性能测试 | 第53页 |
5.4.5. 测试结果分析 | 第53-55页 |
第六章 演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第55-60页 |
6.1. 演示系统需求分析 | 第55页 |
6.2. 相关技术 | 第55-56页 |
6.3. 演示系统的实现 | 第56-57页 |
6.4. 演示系统的展示 | 第57-60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0-61页 |
7.1. 工作总结 | 第60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