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目录 | 第7-10页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蜂窝网络 | 第11-13页 |
1.1.1. 蜂窝通信发展简述 | 第11页 |
1.1.2. LTE系统简介 | 第11-13页 |
1.1.3. 蜂窝网络局限 | 第13页 |
1.2. D2D通信技术 | 第13-15页 |
1.2.1. 认知无线电技术概述 | 第13-14页 |
1.2.2. D2D技术概述 | 第14-15页 |
1.3. 蜂窝/D2D混合网络介绍 | 第15-16页 |
1.4. 矩阵化设计准则 | 第16页 |
1.5. 论文主要贡献和组织结构 | 第16-19页 |
第二章 蜂窝与D2D混合网络建模 | 第19-23页 |
2.1. 通信模型 | 第19页 |
2.2. 网络模型 | 第19页 |
2.3. 移动模型 | 第19-20页 |
2.4. 信道模型 | 第20-22页 |
2.4.1. 路径损耗模型 | 第20-21页 |
2.4.2. 阴影衰落模型 | 第21-22页 |
2.4.3. 快速衰落模型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仿真流程及实现 | 第23-39页 |
3.1. 系统初始化 | 第23-24页 |
3.1.1. 功能描述 | 第23页 |
3.1.2. 功能实现 | 第23-24页 |
3.2. 网络设置 | 第24-25页 |
3.2.1. 功能描述 | 第24页 |
3.2.2. 功能实现 | 第24-25页 |
3.3. 业务设置 | 第25-26页 |
3.3.1. 功能描述 | 第25-26页 |
3.3.2. 功能实现 | 第26页 |
3.4. 无线资源管理 | 第26-32页 |
3.4.1. 混合自动重传请求 | 第26-28页 |
3.4.2. 功率控制 | 第28-29页 |
3.4.3. 干扰避免 | 第29-31页 |
3.4.4. 资源分配 | 第31-32页 |
3.5. 信道设置 | 第32-33页 |
3.5.1. 功能描述 | 第32页 |
3.5.2. 功能实现 | 第32-33页 |
3.6. SINR计算 | 第33-36页 |
3.6.1. 功能描述 | 第33-34页 |
3.6.2. 功能实现 | 第34-36页 |
3.7. 选择调制编码策略 | 第36-37页 |
3.7.1. 功能描述 | 第36页 |
3.7.2. 功能实现 | 第36-37页 |
3.8. 物理层接口 | 第37-38页 |
3.8.1. 功能描述 | 第37页 |
3.8.2. 功能实现 | 第37-38页 |
3.9. 数据保存 | 第38页 |
3.9.1. 功能描述 | 第38页 |
3.9.2. 功能实现 | 第38页 |
3.10.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基于网络辅助的D2D通信干扰控制协调方案 | 第39-53页 |
4.1. 蜂窝系统对D2D系统的干扰避免 | 第39-43页 |
4.1.1. 基于部分干扰信息的干扰避免方案 | 第39-41页 |
4.1.2. 基于全网干扰信息的干扰避免方案 | 第41-43页 |
4.2. D2D系统对蜂窝系统的干扰避免 | 第43-45页 |
4.2.1. 仿真场景一 | 第43-44页 |
4.2.2. 仿真场景二 | 第44-45页 |
4.3. 双向干扰避免 | 第45-50页 |
4.3.1. 蜂窝对D2D(部分干扰信息)+D2D对蜂窝干扰避免 | 第45-48页 |
4.3.2. 蜂窝对D2D(全网干扰信息)+D2D对蜂窝干扰避免 | 第48-5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0-53页 |
第五章 D2D中继技术及实现 | 第53-63页 |
5.1. D2D中继通信技术介绍 | 第53页 |
5.2. D2D中继场景分类 | 第53-54页 |
5.2.1. D2D中继辅助基站和用户设备的通信 | 第53-54页 |
5.2.2. D2D中继辅助用户设备之间的通信 | 第54页 |
5.3. D2D中继分类 | 第54-55页 |
5.4. D2D中继转发策略 | 第55-56页 |
5.4.1. 固定转发策略 | 第55页 |
5.4.2. 自适应转发策略 | 第55-56页 |
5.5. D2D中继的关键技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56-57页 |
5.5.1. D2D中继的中继选择 | 第56页 |
5.5.2. D2D中继的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 | 第56页 |
5.5.3. D2D中继的干扰控制 | 第56-57页 |
5.6. D2D中继的编码传输增强技术 | 第57-58页 |
5.6.1. D2D中继的网络编码技术 | 第57-58页 |
5.6.2. D2D中继多天线增强技术 | 第58页 |
5.7. D2D移动和多跳中继技术 | 第58页 |
5.7.1. D2D移动和多跳中继资源资源分配机制 | 第58页 |
5.7.2. D2D移动和多跳中继的路由机制 | 第58页 |
5.8. 基本假设及要求 | 第58-59页 |
5.9. 中继仿真实现 | 第59-62页 |
5.9.1. 中继选择算法 | 第59-60页 |
5.9.2. 仿真平台功能扩展 | 第60-61页 |
5.9.3. 算法实现 | 第61页 |
5.9.4. 仿真结果 | 第61-62页 |
5.10.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