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东山岛寺庙园林主要特征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8页 |
1.3.1 相关概念的阐述 | 第13-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2.1 对寺庙园林的研究 | 第14-16页 |
1.3.2.2 对福建寺庙园林的研究 | 第16-17页 |
1.3.3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8-20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8-20页 |
2 福建东山岛概述 | 第20-30页 |
2.1 自然环境 | 第20-21页 |
2.1.1 地理位置 | 第20页 |
2.1.2 气候特点 | 第20-21页 |
2.1.3 地理地貌 | 第21页 |
2.2 社会环境 | 第21-23页 |
2.2.1 历史沿革 | 第21-22页 |
2.2.2 社会背景 | 第22页 |
2.2.3 文化背景 | 第22-23页 |
2.3 福建东山岛寺庙园林概述 | 第23-29页 |
2.3.1 东山岛民间信仰源流 | 第23-25页 |
2.3.2 东山岛寺庙概述 | 第25-26页 |
2.3.2.1 历史背景 | 第25页 |
2.3.2.2 东山寺庙现状 | 第25-26页 |
2.3.3 研究对象概述 | 第26-29页 |
2.3.3.1 研究对象筛选 | 第26-27页 |
2.3.3.2 研究对象地域概况 | 第27-29页 |
2.4 小结 | 第29-30页 |
3 福建东山岛典型寺庙园林比较研究 | 第30-60页 |
3.1 功臣圣贤与海神崇拜型寺庙 | 第30-48页 |
3.1.1 东山关帝庙 | 第30-35页 |
3.1.1.1 选址与布局 | 第30-31页 |
3.1.1.2 建筑 | 第31-33页 |
3.1.1.3 植物 | 第33-34页 |
3.1.1.4 楹联匾额 | 第34-35页 |
3.1.2 铜陵城隍庙 | 第35-38页 |
3.1.2.1 选址与布局 | 第36页 |
3.1.2.2 建筑 | 第36-38页 |
3.1.2.3 植物 | 第38页 |
3.1.2.4 楹联匾额 | 第38页 |
3.1.3 铜陵天后宫 | 第38-43页 |
3.1.3.1 选址与布局 | 第39页 |
3.1.3.2 建筑 | 第39-41页 |
3.1.3.3 楹联匾额 | 第41-43页 |
3.1.4 宫前天后宫 | 第43-46页 |
3.1.4.1 选址与布局 | 第43页 |
3.1.4.2 建筑 | 第43-45页 |
3.1.4.3 楹联匾额 | 第45-46页 |
3.1.5 前何威惠庙 | 第46-48页 |
3.1.5.1 选址与布局 | 第47页 |
3.1.5.2 建筑 | 第47-48页 |
3.1.5.3 楹联匾额 | 第48页 |
3.2 祖先崇拜型寺庙 | 第48-59页 |
3.2.1 朱氏家庙 | 第48-50页 |
3.2.1.1 选址与布局 | 第49页 |
3.2.1.2 建筑 | 第49-50页 |
3.2.1.3 楹联匾额 | 第50页 |
3.2.2 何氏家庙 | 第50-54页 |
3.2.2.1 选址与布局 | 第51页 |
3.2.2.2 建筑 | 第51-53页 |
3.2.2.3 楹联匾额 | 第53-54页 |
3.2.3 杨氏家庙 | 第54-57页 |
3.2.3.1 选址与布局 | 第54页 |
3.2.3.2 建筑 | 第54-56页 |
3.2.3.3 楹联匾额 | 第56-57页 |
3.2.4 孙氏家庙 | 第57-59页 |
3.2.4.1 选址与布局 | 第57页 |
3.2.4.2 建筑 | 第57-59页 |
3.2.4.3 楹联匾额 | 第59页 |
3.3 小结 | 第59-60页 |
4 东山岛寺庙园林营造主要特点 | 第60-86页 |
4.1 选址 | 第60-65页 |
4.1.1 山林寺庙 | 第61-64页 |
4.1.2 村镇寺庙 | 第64-65页 |
4.2 总体布局 | 第65-69页 |
4.2.1 平面布局 | 第65-68页 |
4.2.2 竖向布局 | 第68-69页 |
4.3 建筑 | 第69-72页 |
4.4 植物 | 第72-74页 |
4.4.1 植物种类 | 第72-73页 |
4.4.2 配置手法 | 第73-74页 |
4.5 意境 | 第74-76页 |
4.5.1 从实物直接体现 | 第75页 |
4.5.2 实物隐含的寓意 | 第75-76页 |
4.6 理微 | 第76-83页 |
4.6.1 牌坊 | 第76-77页 |
4.6.2 楹联牌匾 | 第77-79页 |
4.6.3 石雕 | 第79-80页 |
4.6.4 木雕 | 第80-81页 |
4.6.5 剪瓷雕 | 第81页 |
4.6.6 灰塑 | 第81-82页 |
4.6.7 木构彩绘 | 第82-83页 |
4.7 小结 | 第83-86页 |
5 讨论与结论 | 第86-89页 |
5.1 讨论 | 第86-87页 |
5.2 结论 | 第87-89页 |
致谢 | 第89-90页 |
参考文献 | 第90-94页 |
附录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