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矿业工程论文--矿山压力与支护论文--矿井支护与设备论文--巷道支护论文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稳定机理及控制技术研究

致谢第4-5页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Extended Abstract第9-31页
1 绪论第31-43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31-3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第32-39页
    1.3 存在的问题第39-40页
    1.4 研究内容、方法及技术路线第40-42页
    1.5 主要创新点第42-43页
2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强度衰减和剪胀变形规律第43-78页
    2.1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力学介质评估第43-45页
    2.2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室内卸荷试验方案第45-47页
    2.3 充填区域直接顶峰后损伤岩样卸荷力学参数测试的室内卸荷试验第47-58页
    2.4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岩样卸荷力学参数变化规律第58-65页
    2.5 基于卸荷试验的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应变软化模型的建立第65-69页
    2.6 基于卸荷试验的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应变软化模型的合理性评估第69-77页
    2.7 本章小结第77-78页
3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不同时期受力状态分析第78-99页
    3.1 沿空留巷顶板活动规律及结构特征第78-80页
    3.2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不同时期应力解析第80-85页
    3.3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不同时期受力状态分析第85-97页
    3.4 本章小结第97-99页
4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变形、传递载荷、承载机制第99-118页
    4.1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变形机制第99-105页
    4.2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传递载荷作用机制第105-112页
    4.3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承载作用机制第112-116页
    4.4 本章小结第116-118页
5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稳定控制技术第118-138页
    5.1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控制原理与基本思路第118-119页
    5.2 锚杆支护对充填区域直接顶滑移剪胀变形的抑制作用第119-127页
    5.3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与老顶的离层变形控制机理第127-135页
    5.4 沿空留巷充填区域直接顶稳定控制技术第135-136页
    5.5 本章小结第136-138页
6 工程实践第138-146页
    6.1 试验巷道生产地质条件第138-139页
    6.2 3107 辅助进风巷沿空留巷围岩控制技术第139-142页
    6.3 充填区域直接顶稳定控制效果分析第142-144页
    6.4 本章小结第144-146页
7 主要结论与展望第146-150页
    7.1 主要结论第146-149页
    7.2 研究展望第149-150页
参考文献第150-158页
作者简历第158-161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61页

论文共1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露天煤矿污染源分布特征及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下一篇:厚煤层综放开采的降载减冲原理及其工程实践